Background

十一月:准备

 这个月,事情又更明朗一些了。其实是上个月尾的事,我刚拿到感觉上最重要的邀请信了,而且当时,上司希望我能明确表态,以决定是否要在十一月中旬给予通过我的工作试用期。在上个月尾,我必须果断地作出选择,要冒险的未知,还是要继续现在的工作?

其实我很感激一切的际遇。我的人生当中大概没有别的时段,能够媲美这几个月所带来的又一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的工作目前为止,刚刚好做了半年。刚开始工作时,我本来就做好心理准备,工作不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是让我们赚想要的钱,换取别的快乐。所以,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很好的exposure。我并不觉得是负面的,反而觉得很多地方的工作环境一定有类似的“现实”。而且,这里还认识了一些美好的人们。

所以,我拾获的第一个领悟是:无论怎么样的环境,一个人都可以继续发展才能,并找到同道中人。不同的是,可能被磨练到的才能并不是自己一开始就想要的。例如,如果一个地方人事比较复杂或狭小,那每天肯定最伤脑筋的是如何应对这些人的问题,那可能需要浪费一段时期才能找到窍门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

无论如何,我在这半年也有一些反省到的地方,尤其是关于书写的磨练, 还有对人的宽容。说到这个还真的觉得自己一开始,为什么要做一个科学家呢?这并不是一个到了某个里程碑就可以轻轻松松生活的工作啊。相反的,这条路要懂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要承担的责任也只有越来越难,当然,像我们总会遇到的一些讲师,混日子过的人比比皆是。但每个人要背负的人生功课都不一样,我凭什么评三论四,置喙议论呢?我想说的是,我要在这个行业站稳的话,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关于心态,学术的技能,还有所谓的soft skills。

我想,这几个月让我磨练最多(我觉得最有用的)的是我的书写能力,不一定是写作的技巧有所进步,而是比起写论文时期的我,我想,我更认真对待自己写的文章,因为再也没有导师无怨无悔的帮忙善后。我也不知道,刚刚完成了两篇,觉得不太满意。下个星期会开始写新的一篇article,那时候再做个评价吧。另外的是情绪管理,工作上要保持专业又保持情绪稳定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工作的环境里,不如说,在大人的世界,保持情绪内敛,学习在某些情绪的直接反应之前看清楚事情的整体,是很重要的事。在还没有达到管理层的阶级之前,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哈哈,这真是很麻烦却必须要懂得的道理。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在上个月尾就在各种考量下,正式辞职了,我将工作至这个月尾。还有一些事情要跟进,才能接轨下一个工作。但是,此时的我,这几个星期以来,比起我去年的心态更坚定一些了,这都多亏了这半年来的工作体验吧。这个决定无关工作环境,是我必须有这么的人生阶段,跳出舒适圈,好好的规划自己的路。这也和年龄没有关系,是难得被给予的这个机会,可以把握的话会觉得是很好的经历。这样想的话,会不会觉得人生际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的。无论现在在什么人生阶段,幸福着或者探索着,带着这样的觉知和行动力,大概可以一直前往自己最想要的状态吧。

离职后一些没什么交流的同事都纷纷表达善解和善意,使我觉得很欣幸,又很有趣。原来这就是跳脱系统和人事能够体会的小小确幸。而那些不知不觉混熟了的同事,都是可以继续当朋友,可以玩笑,可以畅谈,也可以帮助指点,我觉得这样的缘分很奇妙,希望在新的环境也能够拥有这些小幸运。

要开始做更多的心理准备了。

十月:期待又害怕的未来

 不知觉又跳了九月没有记录什么,现在十月也快过完了。

九月是生日的月份,我常常把这个月想成特别的、幸运的一个月。可能是吸引力法则,或者先入为主,这个月发生的事都值得让我觉得“好幸运”。首先,我给自己的生日愿望是,想要在这个月好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两天要post一张自己画的comic,于是带着三分钟热度我真的开始积极的存画和定时发表。也很巧的参加了一个小米的一个新电话宣传的招募,参加表格要表明自己的才能,我也就给了我的这个专门发表comic的instagram账号链接。我有种感觉是,自己是某个入选人的候补,总之在得奖成绩出了一个星期后(得奖名单原没有我),我收到通知说我被选上了,我赢得了一个电话!我的回馈是,用我的才能review这个电话,发表在小米的社群网站:

https://c.mi.com/thread-3385969-1-0.html 

我其实大概花了三四个夜晚画了这个review,是整整的三四个夜晚,也有点熬夜,但是这股热诚竟也让我觉得画出来的post很不错,我自己是觉得很不错了。这几晚参考得多,也画多了,觉得自己有点进步了,哈哈。

就这样,我又多了一个电话了。虽然这个和去年抽奖得到的huawei(给我姐姐用了)都是比较平价的阶级,这架一千马币左右,但是对于没什么物欲的我(是指对于电话方面)真的没什么问题,反而两次都觉得幸运极了而十分兴奋,对它们的情感也有差。

**********************************************

九月十月过的其实有点闲了。虽然工作有被催的压力,但是没有招架不住。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大概5个月了,我略略有了自成一格的观察和领悟,对于人。虽然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评论别人,但是就是要在心里提醒自己,永远不要成为像那样的大人,真、的、很、讨、人、厌。但也许这是我该及早弄懂的,在职场上,即使是学术界,个人态度和待人处事不太影响一个人职业成长。人格没有成长,岁数和阶级却爬高了,这样的人就这么理所当然的活着。

其实,这也许是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了。努力的精进自己,做好自己要做好的事,然后活在一个不受制于他/她的位置,这竟也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

这几个月的领悟,也让我对于下一步想要踏出的一步,有了比较大的坚定心态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发生的这些,都是让我成长和顿悟的。我其实很期待,虽然也很害怕。

我还是愿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八月:知识的喜悦


最近看了一个podcast interview,觉得实在有趣。

Lex Fridman是MIT的Research Scientist,主要研发自动驾驶车,也涉及其他deep learning的相关领域。他在2018年开始youtube 系列访问AI领域相关的专才,至今已经访问了116位。Joscha Bach是被访问的第101个,跟他的性格一样,十分一百零一个奇怪又让人觉得有点共鸣的一位人物。Joscha Bach原本和Lex一样,也是MIT的Research scientist,之前也在Harvard做过,现在是The AI Foundation公司的Vice President of Research。他的研究领域是人脑心神(human mind),意识,智力,生命,和stimulation。

这是一个三小时的访谈,分成二十多个小主题,但是一直没有冷场,十分有趣。一开始先说了为什么Joscha的思维那么独特,因为他从小其实是在德国一个被园林包围的环境下成长,没什么外人,父亲是个艺术家,家里藏书众多,让他成长中已经自学了很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也认识了很多不同的经典哲学思想。

这让他接触学校时就和老师们有不同的见解,甚至也察觉了老师灌输很多不逻辑的知识,同学们也不会有相同的思考深度。其实,这样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三毛,小时候阅读无数,知识是自己输入的,不被别人设定或影响,造就了很浩瀚的思考观念,所以也很与众不同。无论如何,不同的是Joscha是一个电脑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家,三毛比较倾向文人。也是这一点,让我有些惊叹电脑系的人竟然也有这么深度的哲学观,这也是一位期望中的博士的特征,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才随之而来括号里专攻的领域,所以全名才是Doctor of Philosophy(例如Science),一位博士应该是能够针对他/她专攻的领域中,启发独特又深入的哲学观。

Joscha有一个观念是关于,人类是一个stimulation,我们可以把脑袋比喻成software,我们察觉的真实和实体,其实是我们stimulation的其中一个环节,我们感知自己碰到了实体,或者进入一个房间,其实,这只是大脑告诉我们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deep learning,在我们训练电脑AI认识某一个任务,例如认出照片里的猫,电脑AI是在庞大却有限的资料里学习怎样才算是一只猫。这跟我们的大脑相似,我们认为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觉得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有一个规律,或者说,我们目前学到的科学原理都不曾被改编。但是,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们的寿命很有限,我们的文明历史也很短暂,所以作为一个Stimulation的世界,我们察觉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如自己觉得的,是很正常的。甚至,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在用昨天的回忆继续的“蒙骗”我们,让我们以为自己活在一个真实的地方。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观念并不会被证实。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够拥有这样的自觉,那么世界上很多问题就能够轻松解决了。他举出,试想想我们只不过是几百万年前的第一颗细胞,过分活跃(hyper)而分裂分裂,成为了许许多多个人类。这些人类的个体其实是第一颗细胞的延续,但我们死了,还有下一个人类继续传续这相同的细胞。这样想的话,就可以把自身放得很小,然后跳脱出来,看见这个世界大图,看见我们该注重的不是自己的晚餐或情绪,而可以放心思在更大的课题。这也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恐惧死亡,因为当我们意识的个体停止运作了,还有下一个个体在运作,而且我们都是Stimulation啊。

我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的观念,其实这是很哲学的思考观念,跟我读过的《纸牌的秘密》很像,我们可能会像故事主人翁一样,察觉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游戏里的角色。然而,如果说我们可以聪明得可以探索自己的头脑,但是一个聪明的头脑也会复杂得让我们永远都不明白其中的运作(我十分怀疑Joscha小时候一定看过这本书)。照理说,人类本来就不被设计完全理解自己。

Joscha和Lex的最后一个主题很有趣。Joscha说,【快乐】是大脑制造给自己的曲奇饼。这跟什么外在因素不相关,【快乐】是自己觉得的。这跟我认识的佛学或什么学不谋而合的,宁静的情绪,快乐的情绪要往内在寻找。

当然,谈了三个小时的内容不止是我写得这么多。他们主要是希望通过多一些独特的思考交换,来寻找新的方向或点子以让现在deep learning或AI或科技有更大的突破。就像我一个很喜欢的Kurzgesagt名言,“With the tools that we have today, our imagination is the limit.”。

我很期待近未来里,有大大小小的科技突破,有更多激发思考的讨论和交换想法。我们的世界人数太多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衍生很多问题,也因此多了很多相遇相碰造就了堆叠的智慧。想想,像我这样十万五千公里之远的无名女生,得以通过互联网和免费的平台,得以享受了这趟访谈和丰富了思维,这样的时代,是值得乐观的。

六月:人生的第一次全薪

六月过得很慢,又很快。

这是我第二个月的工作,由于五月只是做半个月的工,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拿到全薪后,比五月的心情又特别开心多一些。以前还在念书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原来第一份工作可以拿到这个数目,以为是三千之类的。呵呵。

无论如何,也许是经过了去年将近半年没有奖学金也没有什么兼职收入,我好像适应了用额有度的花钱心态。那段日子,一瓶简单的保养品都不太舍得买,使得我有段时期大量阅读保养品研发有关的资料,希望找出“值不值得买”的科学结论。结论是,保养品就像衣服时尚,你可以说它贵,但有些品牌就是胜在品质和口碑,赢在formulation够好,只要你肯买肯定让你用得很放心。哎,所以有余钱的话,要买什么就随心吧。

这个月有很多好玩的事,工作上认识同职位的同事都相处得不错,其实也是只有我们三个,还有别的部门的,那些也不错,是可以一起吃午餐的伙伴们。他们各有一些独特的光,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醒,这使我的工作变得轻松很多,因为不懂什么的都已有人先探索了。这么说来,我算是最不警觉行政上的种种琐事了。

比我预想的工作job scope多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机构小?很多事情也被搅进去一起负责或旁听,这也是一个好处吧,参与越多,懂得越多,但是也不时考虑这到底会不会是我想要的工作。

因为是contract-based的工作,所以也就处于骑牛找马的心态。但是其实,上司们包括高层都很肯关照这个可能只做一年或更短的我,有什么机会都让我们申请或获得。虽然他们希望我们做到的东西路人皆知(当然是做出成绩帮他们的争取世界排名),我觉得身处这个小地方,这样的好处,被集中资源的有求必应,还是很值得感恩的。

说回薪水,因为博士后第一份工就能有这样的薪水,所以让我对于之后要选哪一个下一步的工作有了更随心的心态。我比较想要做一些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研究有很多种,我想要专注在自己喜欢、但可能还需要磨练的领域上。

我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我走在“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的方向,而不是另一个步径关于一步一步根据自己现有的能力建立的路径。但我觉得,经过好几个月的找工,我也大概摸索了什么我的能力,以及明确不想要妥协的未来。我并不想成为一个上班为了薪水,偶尔抱怨工作处境的大人,也不想生活在这群大人之中。

人生本来就有不同的面貌,做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未来,如果失之东隅,就会收之桑榆。至少,现在还有机会,去见识一下厉害的是怎样的环境。

就趁这初心还很灼热,记一则不谙世事语无伦次的胡言乱语吧。

五月:双彩虹

四月过得很充实。对于想学和需要学的知识,也有所厘清,我现阶段还是要做一些可以看到结果的事。

先说说MCO期间的一些变化吧。这算是很难得家人们都聚在家的一段时间。第一个星期,我们做了很多大扫除,过后开始热衷做甜点,然后妈妈嫲嫲也很频密的煮她们没有煮过的外食菜(例如麦片虾、古佬肉、面粉粿条等)。欣幸是时,家人们的职业都是可以在家办公,这个所谓的新常态下他们都是幸运的一群。

因为家里有小孩(叔叔的孩子),一年级和三年级,我们每个对他们不同的教养态度反而成为最值得观察的一件事。有的很愿意陪他们探索网上上课的转变,有的完全不让他们有探索游戏的欲望(gaming,我个人觉得小孩可以玩游戏,但是需要坚持遵守时间表),有的不耐烦,有的灌输负面想法(给孩子一种“做错事就是让人很生气完蛋了,而不是思考怎样补救比较好”的对应),因为有不同的长辈,他们的性格也就各自对应出对策,有好也有坏,使我觉得如果有小孩,我最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的住所,能用我理解的理念去引导他们。

说的有点远。先说说,我这个五月中开始上班了。这实在是很幸运的事,工作地点在我家不远处,但也会暂时在家办公。这么说,我是加入了在家工作的家人们。还好各自有自己的电脑桌,但我更想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我目前在客厅走道用电脑)。为什么说新工作来得很幸运,因为我有些考量,使我四月结束后决定不考虑远方的工作了。我想,之前两篇有交待过,这个近家的工作是我梦想寻工之路中让我能够抓好的救生圈,毕竟也是我理想的工作。我从博士期一开始就把这种工作列为理想中的第一份工作了。所以,能在这段无法飞翔的时期开始这份工作,真是很值得高兴的事。

这段找工的过程也发现,我的个性很适合往这个圈子继续发展,目前会做的是继续练好专业的写作以及继续精进新的和旧的知识,一边维系学术界的交际网,一边学习如何正确有效的灌输知识。要懂得东西变多了,但都可以慢慢做到吧。

也很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踏实的计划近未来的事。还是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能堆叠的价值上。对了,最近有规律的运动了,教练是一个我很喜欢的Youtuber, 来自香港的Coffee林芊妤,能够听着粤语做运动真是很开心的事。但还是很迟睡,没办法,晚上大家都睡了的时间是我最宁静、能够充满干劲的时刻。无论如何,近期内会调节回去,因为开始觉得身子“老”了,哈哈。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有开始的工作、开始的习惯、开始的小进步,虽然更自由些也是好的。



附记:刚做好决定(选前途)的隔天,上天给了我满满的、半圆的双彩虹;一只第一个愿意让我抚摸的小野猫;第一次看到自家花园里开两朵花的卡里撒(Carissa),我由衷觉得感恩,一切都很奥妙。

四月:鸭子划水

三月18日开始Movement control order,至今已经过了24天了,今天首相会宣布是否延迟MCO的决定,十之八九,一定会延迟的。

这个MCO跟我几个月来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我去年毕业之后,就一直待在家,循环找工见工做免费工的状况。事实上,虽然没有安定的下一步,欣幸于几个不同方面的贵人,我在这几个月来摸索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应用。

因为这个COVID-19,几个月以来,我的找工之路竟然又峰回路转了。呵呵。不如说,我是还在处于有选择的状况里。在这个MCO里,我的学习反而更加加速了。

简单来说,原本以为本地的工作能够立刻在二月尾或三月头就开始上班了,谁知道他们还需要经过上层会议筛选。在我三月中还在等待筛选结果时,上次被我弱弱的推掉的上海工作,不知不觉又被联系回去,我也被给多一次机会。是那么巧,他们前几个月都在冬眠的状态啊(lock down期)。既然本地的工作不一定能够得到(那时还不知道结果),我也欣然继续挑战那边要学的技巧,是我现阶段最有兴趣的bioinformatics analysis呢。不同于上次,这次导师X(上海的)比较积极了,几个像我一样的candidates成立了一个小组,三五天分享各人的进度,每个星期天还有一个视像会议,直到四月尾会决定要不要录取,这更有一种进入probation的真实感了。

另一方面,本地的工作在四月头被口头通知会被录取。这让我实在松了一口气,虽然目前来看,大概要到5月中才能正式开工。而且,他们没有实际的白纸黑字的签定我,所以我还是可以试一试上海的机会。无论如何,因为有这张底牌,我的找工之心情可以变得比较安定了。在这个还可以自由决定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四月,我可以继续探索我的bioinfo技能,一边也做一些准备工作。

这样下来,我这几个星期没有很空闲,反而十分充实。刚过的周末有了第一个视像会议,是长达3个小时的讨论,我一方面觉得很累,另一方面却很雀跃,这样让我更了解需要加强的是什么,而且,我们candidates之间需要表现的领域不太一样,所以也不存在于竞争,反而可以从讨论中互相学习。

其他时间,我也很喜欢一些养成中的习惯,和BY每星期用影片方式讨论科学新闻(这真的很帮助我训练批评性思考)、运动(动一动啊)、画画(冥想的同义)、每天至少15分钟的看书(原来15分钟可以看很多页)、留意世界新闻和经济课题(这越来越有趣了),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之余完成这些事......就这样,这将会是很特别的一段日子吧。无论最后我怎么选,或怎么被选,我现阶段学到的技能对哪个出路都有帮助,这实在是让我觉得很欣幸(第N次提到的形容词)的事实。

我也很好奇到了月尾,等待我的是什么答案呢。

就拭目以待吧。


三月:数学与钱

我和BY先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我很喜欢逛街看新衣服(window shopping的概念),他则完全不受fashion影响。和他就这点讨论几次后,我渐渐明白他对fashion的看法。

首先艺术和审美是很主观的事,衣服时尚也就是”商家”(所有我不了解的幕后时尚推手)堆叠出来的审美观。尤其是被名人代言的时尚系列,就是会让广大粉丝觉得这种穿法好美丽很想追随。但是当我们撇开潮流时尚,一件同样设计的单衣为什么可以有两位数的价钱飙到百位甚至千位的价位?那些可能是是贵在布料比较好,设计师的品味价值,或者贵在品牌经营的形象和服务。

当然即使知道了这些,当我在买衣服时,我还是心甘情愿的付多一点给比较好的布料、比较有品味的款式、比较有品质保证的牌子。但是,我不太愿意把多余的钱购买商品附带的“品味”、“名气”。当商品被比较一番,就会大概了解清楚某些时尚单品卖得比较贵的原因。那么,要不要买?会比较清醒地觉得不一定要买。

这跟其他产品是一样的,当我们花费在比较贵的商品时,是否可以停一停,想一想,那个扣除一般成本之后的商品是你需要的吗?有别的方法兼顾那些方面吗?尤其是,有关健康和品质的产品,因为我们人类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知还没有很全面,当我们还处于未知的状态,最人性的想法是要追求最好最纯最有品质的产品。这个追求最好品质的理由,没什么问题;做生意也很看重顾客的忠诚度,而推出那些吸引眼球的优惠,也没有问题;问题是从价值层面看来,一个有很多层的奖励制度的商品,是一个值得花费的产品吗?

我昨天看了一个数学家的讲座影片,有一段是关于如何用数学分析赢到博彩。简单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开奖数据,就可以用数学算出,你的票的中奖几率是多少,它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博彩通常为了吸引人,通常有不同门栏的奖励,例如首奖或jackpot只有1/1,000,000的机会可以赢取,意思是每买了1,000,000长得彩票,才有一次机会得到jackpot;也会有比较容易赢的奖项(特别奖安慰奖),例如每买六张彩票会赢到两张彩票的成本。一个成熟稳赚的博彩(稳赚是指博彩公司),会有这些特别经过计算的,机会成本低于票价这样的机率。例如买两块钱的博彩票,只有1.5块钱的赢奖机会。

这样看得出以上两个事件(博彩和讲求忠诚的生意模式)的共同点吗?一个商品,无论它给了多少成本以外的价值,例如买十杯送一杯,买一套送两个,存点数换取别的商品...等,那些单品都是经过计算后的价钱,商家不会无端端亏钱给那么多优惠。当我们在看它的优点时(买多省更多,“品质保证”(别家产品没有吗?),介绍人会有优惠...),我们可以想一想,跳出它的售卖模式,它最原始的价值是什么?不是非要买到最原价的产品,而是让自己可以脑袋清楚的知道多花的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隐藏成本是什么,它是不是你心甘情愿花费的地方,值不值得你的时间和拥护?

有很多商品也和投资挂上等号。这个是更需要留意的地方。为了要和投资扯上关系,那个生意模式必然设定到某种程度,让消费者觉得有赚的经营模式。你必须换一个角度想想,会不会把投资和商品分开,买商品原价,然后用剩下的钱自己拿去投资,更符合你原本买多多优惠多多的目的呢?说到投资,是跟我们买卖商品同一个平台用同一样的东西—钱。钱,是世界流通的一个游戏,做生意跟定存基金债卷股票一样,都在同一个游戏平台里,分别在于它们有不一样的游戏规则。无论是借住生意模式,或者自己亲自学习投资在基金或股票,每个人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总有人能够善用游戏规则赢得最大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怎么样奇怪的生意模式都有赚到钱的模范。不是,这个逻辑应该是:只有赚钱的模式才能够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啊,才有可能被你发现并且产生兴趣。无论你想用哪一种方式让自己的资产升值,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他们的理财模式。重点是,希望我们在狂热某个关于钱的平台之前,能够对于它的游戏规则有充分的理解,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了解好处和坏处要承担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了解多一点别的更值得投入时间金钱和精神的游戏规则,做自己经过多番考量后还是认为值得投入的事。

一百巴仙的,说服得了自己,就好。

附一张生活随拍照好了

二月的转折点

我这次写下的记录,应该是以后的自己每次看了都觉得好笑又神奇的“近期之人生转折”。

我之前没有在这里说过,但是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即将要去工作的大学其实就在上海,一个我原本只是抱着侥幸乱投履历表的国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中国工作啊,我理想中的离家远之工作,应该是欧美或澳洲,那些原本我就憧憬旅游的国家。无论如何,言归正传,没想到去年九月多通过了这个上海的考试,十月头就被口头录取了。

十月之后都忙着做好工作证要的文件,以及打点冬天去上海的衣服行李之类的。没想到工作证迟迟没来,转眼都农历新年了,我们双方都觉得干脆等到新年后才继续打点开始工作的事。从十月头到一月头,我的心态也渐渐调适好了,中国近期发展急速,包括医学实验研究,我去开开眼界多好。

但是另一方面,朋友们都询问我从没想过的问题--远距恋吗?担心吗?我原本根本没想过这些问题,想象一下还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越来越多人知道消息后就一定关切我关于这方面的共识,使我渐渐真的很珍惜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哈哈,其实我还真的没想什么,我和BY最大的顾虑是想着如何适应上海那么高压的环境。天知道我还没上班就一连串的文章修改和要学的东西,而且那里的教授也摊开心胸的告知他的高压KPI以及希望即将成为他的下属要承受的高要求和成果。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入门的东西都来不及懂就要学会如何运用,这其实很压力。

没想到,新年前开始爆发了一系列的疫情,封城的消息接二连三。几个星期过去了,好像还越来越严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疫情其实没有很危险,做好了防护措施应该没问题。而且,如果这个病毒COVID-19和它的亲戚SARS相似,那么四五月夏天时就会难于存活了,那时就不会有大规模的人传人。也就是说,我大概四五月启程上班应该没问题?但是也太久了吧。

年初十我约了Dr T见面,跟她说着我国外开工的日子大概还遥遥无期,心里很想要有个即时开工的工作......就在同时,上次联系过我的大学前辈捎来短讯问候,也顺便告诉我上次应征的职位还空缺着......

我觉得一切就像“冥冥中有安排”,还是该归类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呢?是不是如果我一直没有工作,这些机会还是会在不同的时机向我招手?无论如何,不同于上次的心境,这一次,我很兴奋的接受了这份工作。尤其是从一月头开始,这几个星期,我看到比较多的是,我所处的原点,这个起点开始,那些能力可及的商机、可以扩大的机会和人脉。

更多人看到的也许是我如何错失了一个去开阔视野、赚多多的机会吧。我心里做决定时最在乎的就是这两点。也许是少了一点野心和决心吧,也许是还看不到错过了晋升身价百倍的机会而有可能被奚落看轻的窘境。但是,我心里期待的选择真的不是这些,而且,别人怎么想又怎样呢,站在我现在的处境,我觉得目前得到的是最好的选择了。

啊,我迫不及待要开工了啊。

新年

一眨眼竟然又是月尾了,好像才刚过元旦。刚刚看到自己原来在这里累积了1001个文章,这篇已经是第1002篇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啊,呵呵。

去年的现在还在拼命赶写论文,完全没有在过年的状况里。没有买新衣,没有参与家里大扫除,没有帮忙买年货等...今年统统都补回来了,呵呵。姐姐从圣诞节开始就一直播放新年歌曲,每次坐她的车都肯定听一遍;我们也几乎一直往MV去买什么什么的;家里各个角落,房间客厅厨房楼上楼下包括外面的走廊和小花园,吸尘打扫换洗都做齐。我原本没什么过年感觉的,做过了这些后,突然就明白了,所谓过年气氛,其实是一种有在“参与”的体验感。如果你觉得没什么过年气氛,是不是因为,没有参与这些需要和家人们一起分工合作的辛苦麻烦事?

除夕到年初二都很routine的过。这几个星期特别有很多不好的新闻,就发现平常的过年是件很奢侈值得珍惜的事,尤其我还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在异地过年。年初四和几个朋友去一家私人的老人院和他们捞生。私人老人院即是有收费的老人住所,所以这里的住所都比较干净和有足够的看护,但是和一般的老人中心看到的情况一样,他们都或多或少行动不便,才从家里搬来这里居住。

你有想过人老了老了,那时该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吗?无论年轻时曾做了什么,累积了什么财富与好人缘,如果没有了健康,不能自理,生活就顿时变得乏味。当然,有时候失去健康是一个意外,但是前提是,拥有健康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的维持保养锻炼、饮食有度。

无论如何,时间好像稍不留意的,就把我们对人生的主控权拿掉。稍一松懈,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了,却什么也没达到的。每年的年头都是立下新年愿望的时候(new year resolution)。前几天B给我看一个影片,觉得很有意思。

影片说,与其立下总是实现不了的新年愿望,不如把思维稍作改变,思考要把新的一年过成什么主题的一年。比如说,“一个阅读的一年”,那么即使无法真正阅读纸本书籍,转而阅读audiobooks,也是有实现到今年主题的举动。大致来说,比起设定狭义的目标,设定大的方向,让自己在生活中带着巧思实现这样的方向比较容易。

听起来很实用,至少让我的心态上有好好反省和深思,在新的一年,我想要实现一个有“实行表达”的一年,无论自己做了什么,要做什么,我期盼能用不同的方式,留下证据,证明自己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至少,在年底自我审核时可以看到一些累积的成果(outcomes)。

2020年,金鼠庚子年,期望是一个收成累累的一年。

新年快乐。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