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十二月:这一年

今年不知不觉来到十二月了。我离家也11个月了。前几天和SH谈起,这几个月来,看着朋友们出国或回国,我会不会也很想家呢?我想了想,其实,是因为没多想,所以我觉得还好。可能一开始来的时候,我就做好最坏的打算,至少很长的时间不能回马吧。我也从以前的经验就知道,要照顾自己的想家心情,最重要的是和家人保持定期的联络。所以我一直都是每隔两天就和两老连线,偶尔和其他家人也谈谈,至少半个小时。目前为止,这习惯一直遵守着,也觉得甚好。

这几乎一年的独居时间,足够让我体验很多事情。

之前有一段时间觉得出去一个人生活要很大的勇气,但是真的这样做了,反而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三餐就照吃,工作就照做。目前我还不知道的是,闲暇时该怎么过才比较算是“对自己好”。

今年年头被困在住处几乎大半年,那时候因为疫情人心惶惶,工作上也要确认进度,反而没什么所谓闲暇的时间。六月中旬后,上海渐渐恢复常态,周末我常常就到处逛逛,每周去不一样的街道,主要是找特别的景色,或者特色的食物甜品。那段时期,也像染上恶习般迷上看中国电视剧、小说。总的来说,就少了特地空出时间来精进自己的工作能力。

去年因为待业在家,在BY的鼓励下,我一共做了10支工作技能相关的影片。加上BY持之以恒每周上传,我们的YT频道在今年有一些小里程碑。这样的持之以恒对我们很重要,至少对于我,因为那几支影片的瀑光,让我接了一个国外的收费project,得以收进了为数不少的酬金。我知道绝大部分是因为幸运,所以今年我十分惭愧自己没有狠狠的逼自己,在一个人生活的前提下,明明多出很多空闲时间,为什么我还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持续的做下去。

但是工作还是很忙啊。我的工作有点琐碎,该完成的不是一件件可以预期完成的任务,反而有点像走在滚轮上的仓鼠,忙忙碌碌很久才找到下一个出口,需要反复验证和调试。这让我在放工后常常觉得眼睛很累,也就没有心思继续开laptop做事了。

啊对了,这就是所谓的“exhausted”吧。不行不行,我还需要继续提升自己,好继续跻身到想要的职业阶段。无论如何,有人察觉吗,这是我正式第一年正式的工作了,哈哈。之前都在玩了多少年呢。但是,不看过去,就看今年,我觉得一切还是很奇妙的,没想到这样的我,这样的一路走来,我竟来到了这个大城市,生活了一年。

这座城市对我而言是有魅力的,是这个国家最城市的城市,但不传统,但也受限于这个国情和思想,所以看到很多东西,既有走在潮流顶端的,也有可笑的固步自封,你以为狭隘,他们却表现周全。每当我想要为这里发生的事物定义一个形容词,那些趋势却发展迅速,很快又要跌破人们的眼睛。所以我觉得有趣,也能随之自觉理解和包容。

最欣幸的是BY在九月中旬也一道过来了。他不只过来了,还待遇颇丰,反而让我觉得是否高攀了啊~啊~

于是又在许多朝朝暮暮的相处中有了感受。也许在某个未来有光的日子里,我会突然如一句台词般,说:“我居然感受到了生活,它居然是一个动词。”

啊,今晚的月色真美。

十一月:四季

在这里几乎待了个四季。这几个月,最大的体验就是天气。

第一个是关于下雨。这里的树木,叶子基本上都有水痕或灰尘,因为很少下雨。下雨了,也不是倾盆大雨,而是绵绵细雨,也不是下一两个小时,而是通常都是下一整天雨!

下雨对我最大的不便就是上下班了。我通常都是用共享自行车来回,大概10分钟的骑行,很快。共享自行车就在住所和公司单位的门口附近,很方便。但是如果下雨的话,我需要走去离住处大概5分钟脚程的公交车站,搭公交车。不是说很远,但是就是不方便,而且下雨天很多人也会选择搭公交车,就更麻烦了。

但是还好,上海真的很少下雨。更加多的体验是不同温度的四季。最不喜欢夏天,大概是7、8月的时候。那时候每天都很热,而且不只是白天,晚上也是热,就好像一整天都笼罩在一个烘炉里面,除了热还有晒,是那种没必要都不要出门的感觉,一回到住所也会不顾电费的开冷气。

最喜欢的是早秋和春末,大概是10、11月和3、4月,温度大概是20左右,就好像我们的半山云顶,或者bukit tinggi,随便在滨江骑行也是享受的感觉。

最害怕的是10度以下的晚秋和冬天。我二月就经历了几个星期。那种冷是让人无法专心工作,脑袋好像也冻结了的冷。当然这是在我的住所才有的窘境,因为住所没有一个像样的暖气机。在办公室都会有空调。现在已经是11月接近12月,我也准备了一个小型的暖气机,但是觉得有种杯水车薪的感觉。但是觉得还好的是,上海再怎么冷,也不会去到零度一下,除了冬天有一两天可能半夜才会到那样的程度。

这里的app或者报道很有趣,都会随着二十四节气不断提醒我们到了哪个节气,未来几天是降温下雨或晴天,每天也可以查看适合晒衣服吗、适合外出吗、需要多穿吗。看天生活的习惯,让每天都必须活在当下。

我在这里待了超过十个月了,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在二十四节气的转换中度过。总的说来,有四季的天气很不错。但除去新鲜感后,不知道我还会在这里生活几年呢?

我不知道,但我还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十月:看书

 好像有些东西是不能深思的,一思考多了,就觉得痛苦。

或者,是因为一直都没有思考,直到突然发现时,才懊恼不已。

或者,是因为科学地了解人的时间有限,才觉得为难。

最近还是在看书的氛围中。又看了好几本小说,唐七的《华胥引》、《步生莲》,侧侧清寒的《簪中录》。看了这些才突然发现,和桐华的《长相思》一样,这些书都被定义为“言情小说”!

怎么会?我青少年时期最不屑看的就是这类型的书,因为通常剧情很不逻辑,把人设描绘得太完美,或者十分十万个恋爱脑。那种书那些故事如果深植少年的心智,只会让他们对遇到的人,经历的情,投射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现实中的反差往往会因此让被洗脑的、这样的少年,狠狠的摔一交。

所以,当年我看过几本所谓的言情小说后,就很不屑再看了。但是没想到,现在让我沉浸其中的竟是这类型的小说。我想了一想,为什么会如此归类呢?我比较倾向于把最近看过的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Harry Potter归类在一起,因为至少书中的世界架构很大,人设也很逻辑啊,虽然,故事剧情也许可以说有点太虚构了。

其实虚构的小说往往只是为了塑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探讨一些现实或哲学的问题,至少,我是用这样的切入点,来消化那些剧情。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是关于神仙的,然后一大堆的预设情景导致兜兜转转、爱而不得。但是我觉得,现实中如果有神仙,应当都是经历了所谓的凡世轮回,大彻大悟后,才成为神仙的。那时候的神仙,怎么还会执着于小情小爱呢?

无论如何,故事就是为了虚构一个空间,给现实的凡人好好的沉浸其中,省思一番。

我看书的代入感也一本比一本的减弱,看《长相思》时,很多对白都引起了共情,即使没有相关经历,却如同自己经历了一般产生那些喜怒哀乐。过后就为了读好文笔的书而继续看那几本《华胥引》、《步生莲》、《簪中录》。这正符合我想象中,如何中止一段上瘾的方法。就是在上瘾的时候,就让自己好好的过瘾,等到过了几遍瘾后,自然就会减弱了瘾度,然后自然的转移注意了。

这就像,婴儿如果渴望被拥抱,那就给他她足够的拥抱,直到他们不再索求。小孩渴求玩游戏,就买一些经过挑选的好玩游戏让他们玩,这样就不会不断渴望,而且也不会一有的玩,就没天没夜的不受控制一直在玩,直到荒废正事。一个人若被给予足够的爱,就不会患得患失,予取予求。我看人间悲剧,多半出至于没有及时的被满足,无论是被别人,还是被自己。是先以为只有别人能够满足自己,才会心生怨恨,造成悲剧。殊不知,世间上只有从自身回馈反应,自我开发被满足的条件,自我满足,才能由衷满意。

看书的瘾被放在一旁了。最近爱钱,还是要多想想如何获取更多的钱吧。

九月:长相思

 最近不看电视剧,转而看了整部长篇小说,桐华写的《长相思》。

我在2015年吧,曾看过这部小说,印象中这个故事架构大、故事饱和,远古时代有关《山海经》里的背景的故事,有神族、妖族、轩辕王、神农王、高帝的那个时代。神族和人类差不多一样,就只是寿命长了一些,于是故事主人翁们的经历,是几十年几百年的过,还在悟着何以待人,何以自处。

因为现实中可能没人愿意深入讨论这个小说,我也不一定愿意跟人交流内心已定的想法,就在这里大透露一下吧。

我在2015年看的时候,注重的只是故事的大节骨,以及女主角小夭和徐山憬历经很多磨难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结局。徐山憬是商人,很有钱的族长,很懂得运筹谋略,做生意很厉害,甚至,他聪明得可以跟玱玹一争天下,但他却不恋权,只对小夭笨笨的付出和等待,怎么完美的人设。那时候,我就只是看故事经历,看赏心悦目的两情相悦和完美结局。

但现在又读了两遍后,才发现题目里的《长相思》,有点似是而非,到底是说谁跟谁?

于是第二遍的重读,看到了相柳。小夭的真实身份是王族的王姬,也就是什么王的公主,什么王的孙女,身份高贵。相柳是这个王族的敌人,一直都找机会杀害她的表哥玱玹(也是故事过后的帝君)。原来,故事从一开始,小夭就和相柳展开了很多心动却不敢动的瞬间,刚开始的片段是互相吸引,他们甚至一起种下情人蛊。相柳其实也很想要进一步,可是当小夭坦白必须克制于自己的身份而不敢对相柳做出逾越的想法,他也明白自己无法给与小夭她想要的未来。他并不会放弃他的袍泽,和小夭的亲人迟早或一直都会发生冲突,甚至会有你死我活的战争。

无论如何,他们都互相吸引,而且情投意合。相柳虽然不敢爱,每一次做好事,都假装是一个交易,让小夭完全不会觉得领了他的情。暗地里,他却多次舍身相救,或者带她逃出危险。书里故意把一些经历描述的很久:几乎十多年教她射箭,送她一个由很多海内奇物做成的弓箭作为出师礼;和她一起访遍城里美食美事;小夭身受重伤,相柳用37年为昏迷的她疗伤;还有一次小夭伤得更重,还是相柳救了她。故事最后,他也救了徐山憬,相柳一直都在帮着小夭从她自怜的“无能为力、无人可依、无处可去”,到“有能为力、有人可依、有处可去”。

书里一直强调,很多的付出,相柳都是默默地做,小夭是完全不知道关于弓箭、37年如何的陪伴和疗伤、救她情郎的是相柳。最后,相柳死在她的表哥玱玹发起的战争,本来就是杯水之车死在倾国之力的军队实力。小夭觉得心痛难过,却因为不知道很多事而少了牵绊的情丝,因为相柳把他做的很多好事都掩饰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爱,是彼此克制的不让爱萌芽,也还好这样,不重蹈覆辙,至少小夭还能够带着一颗完整的心,收获一个有情郎,漫步一辈子。

然后,又读一遍,才看到可怜的玱玹,是小夭的表哥。小夭从小和表哥玱玹相依为命,彼此的亲人一个个的因内外战斗死去。小夭的母亲临走之前把她托付了玉母,玱玹很不舍得,可是他太小了,保护不了妹妹,也留不下妹妹,这个遗憾成为他日后想要夺嫡的初衷。表哥玱玹在高辛王那里,作为质子长大,高辛王就是小夭的父亲,他把玱玹默默当作继承人栽培。于是,玱玹不负所望长大后,具备君王之风,也懂得体恤人心。他还深怀大志,不止是要作为一国之君,也想要统一大荒中原,以便安定各处人民,制止不断发生的大小战争。

小夭在一番颠沛流离后,和玱玹相认,并帮助他踏上君王之路。一路走来,小夭都不离不弃。玱玹本性不坏,但是为了拉拢人心,他需要周旋很多人,为了得到帮助和接力需要作出不少牺牲。第一个重大的牺牲是必须娶一个小姓氏的女儿作为侧妃,他明白这个决定让小夭永远都不会看上自己,喜欢自己了,但是为了大义他不得不这样做。小夭却没有想太多,那时候她还没有完全让憬住在心里,但也没有对表哥存有非分之想,她总是给他鼓励和安慰,而且在这一路荆轲,她对玱玹唯一的要求是“要活着”。

玱玹也很坦荡的面对小夭,他明说会利用小夭的身份,小夭一点也不介意。在她心里,哥哥玱玹就是她最亲的亲人了,没有谁能够伤害或取代他。这份特别的情谊,也是玱玹一直的支撑。当他终于登上高位,他不舍得放开这个天天可以见面的、真心为他好的妹妹。他也误会憬的才智,以为他只不过是一个软弱的男子,怎么配拥有小夭。于是不小心想偏了,在他们成亲之前,借机杀了憬。

不知就里的小夭伤心欲绝,但她在这个世界也只剩下哥哥了,还是为了哥哥坚强的活着。要不是玱玹的王后察觉了陛下对小夭的情谊而心生妒忌,而去找人刺杀小夭,小夭也不会知道玱玹的爱而不得。玱玹卑微的请求小夭给他机会,无论等待多久他也愿意。表哥是她最亲的人,最不想伤害的人,可是现在,因为这个“没有错”的情丝,小夭伤害了表哥,她很伤心难过。谁能想过呢,他们都曾承诺不要让对方伤心。

之后就更刺激了,小夭得到相柳的提醒,知道玱玹就是那个借刀杀人把憬杀了的人。这里的张力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当她质问玱玹并得到他的承认后,曾不顾一切想要射死他,过后也相约表哥一起在他们从小到大都喜欢的凤凰树下,服下同一种毒。最后,她还是不忍心杀了这个天下人需要的好君王,反而一开始就设定好让自己服更多的毒,自杀。

醒来后的玱玹总算清醒明白了,小夭选择憬而不是他,是因为憬的人品,本来就是一个救赎小夭的存在。他们都经历过苦难,可是他和小夭经历苦难之后的心是变得更坚硬、更难以交心。但徐山憬不一样,他经历了背叛后,还是愿意相信小夭,并且也愿意先付出,等待小夭。也不说憬一直做的都是在打开小夭的心结,对原生家庭的心结,对他的怀疑,是这份难能可贵让小夭慢慢被疗愈。

当然,小说就是小说,怎么那么容易让官配男主憬死亡呢,他是掉入水里,被相柳救了,疗伤了十几年。当他和小夭再次见面,终于要结婚时,玱玹做了最后一个让他自己放下的事。他若无其事的和小夭打扫祭拜他们的亲人,小夭的父母、玱玹的父母、他们的奶奶和大舅,都葬在一起。他在坟前,要小夭配合一起磕三个头,并且送她一只若木簪,是他的娘临死前叮嘱他送给心爱的人。这里的磕头,圆了玱玹心中的执着,他一直不把他之前的婚礼当成一回事,因为他希望和小夭成亲,如今也算是做到了。

故事的最后,小夭和憬隐去大海深山,一起生活,带着相柳用别人名义送的大笑娃娃,一看了就会开心;她也得以在玱玹治理下的领土安全的、安乐的生活。这个故事,是为了成全一个童话,说这个女子,多么万千宠爱于一身呢。

这样的小说,多看无益。但是久久看一下,对我的震撼很大。尤其是,我是一遍一遍才看懂里面隐藏的细节。无论是谁,只要想要,总能从书里悟出什么道理。

书里铺成了很多“如果”的瞬间,如果相柳愿意放弃身份,那他会是跟小夭最登对的一对。如果憬不是被玱玹杀害,而是真的遇害,那么过后漫长的陪伴,了解了玱玹的心以后,小夭说不定真的会愿意成全玱玹,做他的妻子。或者,如果小夭嫁给丰隆,也是相敬如宾,越过越好的伴侣。很多时候,能成就的念想,就是一连串的幸运,是那些成与不成的一一造就。

殊不知我其实为里面的很多片段一直一直掉眼泪,是一颗一颗地,有划过脸颊的有直接掉落的,止不住的掉。这样的哭真是久不久的觉得过瘾,但不会想要短期内找另一部小说或电视剧虐哭自己。这种哭好像一种心灵洗涤,哭过后,心也就能更坚定,更坚硬,更能自己保护自己了。

我很喜欢小夭在里面的一段话:“没必要把我想得像这朵花一般娇弱。我们曾讨论什么是磨难,只要没有被磨难打败,所有磨难其实都是生命的财富。”。

我又不是在经历磨难,但我觉得自己还走在荆轲的道路上,盼望得到一直想要的东西。虽然我也想过最聪明的做法是从不赋予希望,但是不付出,我怎么妄想收获呢。我也无需想象磨难是那么难与承受的事,只要心诚之,得与不得,都会带我到某一种我想象到或想象不到的地方,那个我回头,不会悔过这些瞬间的深浅,的地方。

九月:喜欢现在的自己

 今年算是这么多年来,终于尝到了花钱不需要太肉紧的岁数了。呵呵,这算是今年的一个总结吧。

其实现在固定赚到的还不是很多,但踏出来了,看远了一些,才知道原来市场是如此的辽阔。说说科研的圈子,因为有幸身处在主流的科研学科圈子里(所有人类医学相关的科研都是主流,所有在有大资本撑着的实验室都是重点圈子),才让我明白真正搞科研的人们如何计划如何投稿如何一步步打响自己的名号。先别说搞这么多想这么多是不是太功利了,归根究底,我们也不能太无欲无求的探索一些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科学问题,对吧?所以,这一年来跟着团队一起批判性导读那些顶流的期刊文章,稍稍有些若有所悟。嗯,如果要我胆粗粗的做一个总结,我觉得,一般般的科学家搞研究是为了发表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最重要。但是顶流的科学家搞研究,多半是在提出新的科学假设,新的concept,新的探索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看法,再用一堆的实验验证自己的论述。这难处是,什么是新的论点呢?要如何找到这些咋看自圆其说、却也很可能是真理的新思路呢?这些才是难处。所以那些名期刊,读起来都不太难以理解,反而像一个个故事,前呼后应。身为读者,我们不能尽信,也不需要硬要诋毁,而是要和作者们一同思考,一起探索他们的数据,看他们做的写的是言过于实呢,还是认同呢?

很好玩。趁着生日,也期许自己在没有被逼的情况下(不开会就不看那些期刊啊),还能多多阅读,多多思考。

除了这个正职给予我的,还有一些让我欣喜又欣幸的外快。其中一个源于去年我一个月post 一个video的好种子。因为那些videos,一位远之美国的教授找上了我,开始我远程consultancy的有薪freelance work。啊,虽然不敢透露行情,但是毕竟是美金啊,我赚的很开心!而且重点是,对于这一整年来的各种咨询,我都或多或少驾轻就熟,因为自己本来就在这个领域反复陷入瓶颈和自我探索答案。而且,也多亏了他出的种种题目,当我花一些心思解决了那个问题,其实也为自己的正职分内工作加分,因为能够呈现出来的作品可以更快或更好。完全是win-win的工作。

然后还有一些稿件的邀约。也是磨练功力的机会。同一个分析项目,做了几次,就会把那个题目吃得比较透,下次也可以更快的做好,或者答得更有信心。现阶段,我还是不知道是否能够独当一面的出来做科研Start-up的工作,毕竟我目前为止,还只是在模拟网络好手(欧美bioinfo高手)的分析方式,如葫芦画图而已。我期许的是,正如深耕这个行业的人们需要做的是,要在足够了解algorithm和工具的前提下,能够自成一格,贡献一方知识。这个,说来容易,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吧。

也暗暗下定决心,多做一些可以埋下种子的、可视的记录。毕竟,学都学会了,或者兜了一大圈终于找到答案了,不分享出来好像太吃亏吧。这一点呢,常常都是太放纵自己了,没有坚持“一周一次”的定律。这个生日,我要趁机召集多一些意念,好好持之以恒。

这个岁数好像也有些恐怖的,得到很多peer pressures。我从来也没有一个概念,关于这样的岁数应该做些什么。但是peer pressures下,我好像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这种感觉就像是,过了这几年后的人生,好像都没什么意思了,有什么现在不去做,以后更难去做了,是这样的心情。但是,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呢?什么该计划的,什么要随缘呢?我现在想拼命往哪个方向走的同时,什么是我该多花花心思,好好带着走呢?

我有答案,也没确定答案。但我期盼不辜负的,也不被辜负的。

呵呵,35岁,生日快乐。

附上盛夏下的美景,现在是早秋了。


八月:追剧

八月的中心在追剧,是的,真是玩物伤志啊,我知道,我知道!但是这段时间,我竟然无法自拔的把空闲的时间全花在虚拟的故事里。

应该是上两个月看过了的《梦华录》开始的。因为情景优美,画面音乐各种有品质的制作,不再是我认知中的冗长无趣的中国电视剧,甚至,某些场面,根本就是电影的长镜头大场景,我着迷不已。 于是,我开始好奇其他的中国剧了。

先看了一轮刘亦菲和陈奕各自的电视剧,但是都没什么看头,以前的电视剧,真的还是不太像样。然后,随便翻翻,看了杨紫2016年的《龙珠传奇》。这个电视剧其实就是一个女生版的韦小宝遇到少年康熙的故事,打打闹闹却又怀有少年视作理所当然对正义的维护,看得很过瘾。对了,其实我还是一边看一边快转很多冗长无聊的剧情,例如那些交代恩恩怨怨坏人如何做坏事的场景。中国剧情很好笑的地方是,什么心声或各人的角度想法,一定要用一节剧情好好的讲出来,啰里啰唆。这一点,我觉得《梦华录》就处理得很好,有什么心情转折,描绘一下,留白就好。

《龙珠传奇》还有一个很好笑的地方,这是一部有90集的长剧。天啊,这跟那些台剧八点档可以媲美了。更好笑的是,90集后,大结局竟然是悬着的!我看到最后觉得根本是被上勾了,才发现这个编剧原本的打算是出个三部曲,这个只是第一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继续拍下一部。我只好上网找它的小说了解剧情了。第二部有80章,第三步也有70章,看了很久,总算知道故事主人翁的真正结局。

杨紫这个演员实在太讨喜了。我之后陆陆续续也看了她的其他作品。有小品的,也有古装神仙剧,包括有一部2019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就这样,我也看了最新的《深香如屑.沈香重华》,这部剧是在《梦华录》之后接档的。我才知道,这个是比梦华录更大制作,更浩荡人心。

这是一个仙侠剧,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可笑的仙法特技,里面很多场面用了现在游戏界的虚拟画面的那种大科技。这些都不是难吧,因为游戏行业很多年前就已经用得很熟了,就只是十分烧钱的制作。尤其,还需要在有真人演员的画面下,加入以假乱真的小细节,这些特效真的看了很过瘾,包括音效,根本无懈可击。尤其那些什么仙魔大战,或者什么打架的戏,这些场面让反而让我不舍得快转。

其实,我知道,这些画面在西方的电视剧也可以看到,什么Game of throne、The Mandalorian,那些何尝不是特效合成的大制作。但是西方故事多多少少都是不让人任性,更像是真实的披露现实的难与苦衷,想要带出警惕意思的那种剧本。这么相比,我这段时间想要吸收的,只不过是一些不真实的希望。我真正被吸引的,是这些那些所描绘的故事。虚拟的、古装的、越是年代悠久,越能够肆无忌惮的写出那些在极端的世界规矩下,所不能容之的爱情。那样的情况下,男女主角要如何才能坚持心中所爱,如何才能坚定自己没有错付爱呢?

于是那些冗长的剧本里,描述的都是好长时间的你追我赶,误会错过。第一次懵懵懂懂,所以错过了或不敢了;第二次重新来过的话,还是被一个人的内心而吸引,而不是世俗间标签下的身份样貌;第三次大概就能相惜相守了。

这几个月,故意看那么快、那么大量,我只是想要让自己尽快不再上瘾。这招不知有没有用。但是,看了又唯美又虐又甜的《沈香》后(看到一半),我突然有种醒过来的感觉了。我只不过是在追求一些情绪的起伏,入戏后能稍稍体会所谓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知道如果现实中拥有这样的着魔会十分痛苦,也就会坚持继续不要强求,无为而治。

就这样,每次想任性的只察觉自己的难过,也学着收敛,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有自己所忽略的难处呢?

我干嘛要这么懂事,这么好?电视剧可没示范,说这样的品性会带来好的结局!我领悟的是,即使不能执着,那个我弄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心尖儿。

是时候恢复更想要的生活作息,继续追求想要的境界。对了,也是九月了。

七月:梦华录观后感

最近追了一个很过瘾的中国古装剧,由刘亦菲和陈晓主演的古装小说,《梦华录》。

剧中最吸引人的是故事人设和背景,十分细致。这部剧是改编于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散文集里说的故事是电视剧前几集的剧情,讲述曾在贱籍的赵盼儿,为了解救一位从良了、原是乐籍的姐妹宋引章,以风月手段智斗她那家暴的丈夫周舍,最后成功帮忙解除婚约并将这个男子定罪。但毕竟是个古偶戏,所以电视剧加了其他情节和最重要的男主角。我觉得能够把一小段的古典文学加入电视剧,借此引起看剧人的兴趣,这点很值得赞赏。

戏名是取之于一本宋末的散文集《东京梦华录》。“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若不是看过此剧,我没想过繁盛时期的宋代首都,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店铺和新奇百艺。例如,原来他们很流行“茶百戏”,也就是所谓的“latte art”,不过不是咖啡而是用茶来画花。所以,一开始,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就很有趣味,至少各种场景布置是有点历史依据的。而且,很多镜头运镜和情节发展都是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配合古典的曲风、养眼好戏的男女主角,强调的是复杂含蓄的心情转折和看似不经心的肢体表演,看得赏心悦目。

这一共有40集,前半的主干是唯美渐进的暧昧爱情的情节,发乎情,止乎尊重、把观众挠得心痒痒的。是的,几乎每集都会有一段剧情,像是描述,一个人相中一件自己喜欢的小饰物,但又没到喜欢得立刻买下来,也没到有能力地位宣布拥有权,就这样,偶尔过去看看,挠挠,捧在手心里,然后又放下来。患得患失的感情发展,看似挠的是男女主角的情绪,但实际上挠的是把自己代入其中的观众的心啊。而让观众喜欢看的原因是,女主角虽然处于弱势,但在这暧昧的阶段很有骨气,值得被认真对待。

那些爱看剧、情窦初开的小朋友们,就该看这样的剧啊!而不是那些荒谬白痴的偶像剧。但毕竟好的作品很少见。想想,从2014年的琅琊榜,多少年后才出了一个这种水准的《梦华录》。

无论如何,梦华录毕竟不是琅琊榜,里面虽然也有类似查案斗智斗勇、套路反套路的故事情节,但是主干思想是放在对于女性的自重自尊上,所以有些情节也刻意描绘这个女权慨念。所以故事上来说,我觉得也许不太完美,但是,整体还是很值得看的。

我喜欢电视剧保留演员原本的声线。他们必须在后期制作重新配音。但这番辛苦却让剧情的唯美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刘亦菲的声音,把每个重要场合得台词说得很有诗意,有些地方刻意压低声线,留白,也是一种意境。

我也尤其喜欢各种有文学深度的对白,例如,男女主角刚刚破解误会后,友达以上,几句玩笑话后,有点酒醉中的赵盼儿眯眯眼,伸出要握手的姿势说,“倾盖如故,”,男主角被发朋友牌,有点不情不愿,打掉她的手说,“白头如新。”。

这段谚语出至于《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倾盖是说古代的马车布帘被揭开,意思是路上偶然碰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却很好谈,好像故人一样;也有些人虽然一起变老,但很陌生。为什么呢?因为互相了解与不了解的分别。

想想,如果男女主角的对白是,“你是我的朋友”,“Har?!Err ok lo......”,多破坏气氛啊!

剧情后面也有一个我很喜欢的佛偈:“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先是种种因缘造就了人与人的碰面,然后因为碰面了,才造就了各种新的因和缘。是好的缘分还是孽缘呢,就看我们怎么看待而已。

这些小小的领悟,又被无意间的提醒了,也是一个个因缘具足的小幸运。

附上一个很不错的video,解说了剧中的文学知识,Up主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蔡丹君副教授。

六月:忙却明亮

 这个月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半了。很多新鲜的体验。

上海在六月一日正式解封了,我们也要重新适应天天上班的生活节奏。在这之前,我大概被关了10个星期,收到了大概7、8次的政府发放物资,有蔬菜、猪肉2.5kg + 2.5kg (五花肉、排骨、猪骨位)、5kg白米、面条、包子、苹果、粥罐头、午餐肉罐头、干货如蘑菇木耳、脱脂牛奶 24x250 ml和两次1L,鸡蛋20 + 10粒,还有洗衣液牙膏...虽然有很多乱象,但也有这些有趣的福利。这段期间的封控,让我突然快速熟悉了当地的食物和邻居,大概没什么别的机会更能如此了。这段期间,我尤其感恩的是租到了这样的房子,所以能拿到属于一户人家的物资,也完全没问题自理自煮。



无论如何,这个月正常工作后,也开始了一些有趣的工作经历。二月尾那时,我才上班了3个星期,可以说是还没完全成功入职,因为卡在申请居留证的阶段。所以解封后第一时间去出入境拿回护照和居留证,去银行拿statement,才顺利呈上HR完成入职手续。值得感恩的是(很多保佑!),虽然入职资料不完整,但是finance部门还是能够在疫情期间给我发工资,让我轻松无负担的参与邻居团购或者apps抢菜。但是正式的payslip什么的,只有在六月这时,我才有资格access。我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好的安排也是这一场突然的封城。因为在家做了两个多月的电脑分析工作,刚巧让我和上司在不断工作报告和沟通中发现,我并不能如他想的可以兼顾wet lab 和dry lab两方面的工作。我也发现自己想要的只是专心发展电脑分析相关的trajectory career path,我没时间插手做实验室里的细胞或动物实验,因为两种工作,dry lab 或 wet lab,都很耗时间。我在整个封控时期做了一个project项目,才深深发现前期处理数据是最困难也最耗时的阶段,过后才是各种visualization的精益求精。虽然如此,我实在乐在其中,也多亏了这些工作,让我不至于度日如年,反而还觉得时间不够用!解封后,欣幸的是完成这个项目,也作为并列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让我满满成就感。也很深刻体会到,做这些医学临床相关的大数据分析,是需要很多谨慎的处理和整合,能有多严谨,就能多自信。

文章衔接: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22.215794

月头也与几个同事一起跟老板面谈一些有意加入我们这组的博士生人选。中国的研究生不容易,相比我之前在大马轻松获得supervisors收留我继续深造,在这里的学生却必须经过很残酷的选拔才能够挤进研究的门槛。可能是导师觉得不适合,可能是面试时被察觉态度不好,可能是学历经验不太相关,可能是没有缘分,都是被淘汰的理由。相对的,如果一位导师要收学生,他也不一定拿到心仪的、已经认定了的学生,那位学生必须先通过学校的遴选,才能够顺利加入。学校的遴选考量学术背景排名,通过后才有第二轮的面试。今年,我的组里有两个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助理都没考上,所以他们也不再能够继续在这个实验组了。这样的过程繁琐也折磨人,在这个人山人海的国度,大环境的竞争让他们做什么都不容易。

无论如何,我也很感恩(还是这个词)能够加入这里。因为上司的好,我能够专心的钻研学问。每次组会也有很多对于这个领域的深度或宽度的讨论或分享。每次讨论,不只有讨论科学文献的研究成果,上司也会带领我们尝试了解作者们的研究思路以及是否有回答出什么有意义的课题,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在do science,是在探索一个个对的科学问题,还有如何有创意的找出一个个解决方案。不一定跟别人做过的方式,hypothesis很重要,自有一套deduction也很重要,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这些,就很有趣了。

这些心无旁骛的状态是很多人一起给我的幸福,是包括家人、男友、上司、同事还有整个大环境。不一定总是可以这样,我也不会只是想要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我还想要再下一个状态,或另一个阶段。所以,在这段还很新的事业开头阶段,就让自己好好翱翔吧。现阶段觉得玩乐不是很重要,工作有很多需要钻研的新skills,空闲时期我还有很多工作以外、想耕耘的一些东西。想做的事情还很多,时间很不够用,也需要好好安排。

也觉得安心,有这样的自己,也有这样一起努力前进的他。

五月:回顾四月。之声

 离四月一号原来才过了一个月,上个月过得很“多姿多彩”。哈哈。

上海的隔离(lock down)和马来西亚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的政府有做到尽量家家都派放物资,至少一星期一次,至少我的小区是这样。一开始时,这个政策并不透明,导致一些地方“官”想要只手遮天或者贪小便宜,反正,我的小区的“官”,叫“居委会”,一开始根本没有好好的照顾好我们的食物需求,那时候,几乎全上海人都必须待在家,可想而知网上的买菜app都瘫痪了,根本不能凭个人能力买菜,而政府派发的物资,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给我们。我一个人住,收到的物资勉强可以撑下去,但很多家庭根本不够食物。据说,有些物资可能给扣下来变卖,或者钱收了,没有换成保供物品给我们?

于是我们居民被种种不确定搞得很无助,我们原本互相不认识,开始邻居加邻居的组成wechat群搞团购,因为当时,唯一能够到处走动的只有那些被批准的团购货车,至于为什么只能团购申请到通行证,反而买菜app或者购物 app (京东和淘宝)都没法运作(运送人员不足),这真的除非有当权者愿意出面解释,否则就如民间猜的那样,这是因为这是一个“食水很深”的大都市,科科。

更致命的是居委没有严格遵照做核酸采集的程序,小区大概有100多栋6层楼高的老公房,他们搭了临时的棚,几栋楼被叫下楼,排队做核酸,这样不是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吗?于是,我的小区在四月中旬突然疫情大爆发,连续几天内都有20-30多人被测到阳性(虽然过后,我推测大爆发是源自于一个外面买菜的auntie隐瞒自己的病情,而让我们小区很多买过菜的auntie uncle中招)。其实核酸的采集过程很“儿戏”,因为被采集的部分是喉咙深处,有些医务人员很“温柔”,没有很深的采集。嘴巴采集真的可行吗?如果一个人刚吃过热食,难道不会消灭嘴巴深处多数的病毒吗?那采到病毒的几率看起来就很少。但是,在这么看似儿戏的采集,都能测到每天30多人有阳性,那也说这个小区很危险了,于是接下来的十多天,每天都有测出阳性的居民。只要一栋楼有一个阳性的居民,那么整栋都必须封起来,必须足不出门,这就是所谓的“封控楼”。


排队做核酸采集


这时候,防疫的措施升级了,物资却不如别的小区,比起其他区总是缺这个缺哪个。我们也无助,因为居委根本没有给我们通告,告诉我们到底现在是什么状况,也没有具体方案阻断我们的感染链。例如,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几栋楼是阳性楼,到底睡醒的一天需要做核酸还是抗原,到底会不会下一个轮到我被拉进临时集中营(所谓的“方舱”)。对了,方舱是大家的共同害怕的事,几乎很多人都明白,omicron中招后不像2020武汉时期会致人于死地,反而现在,大家比较害怕中招之后,会被拉进方舱。方舱的情况参差不齐,有些标准的还好,但是多数网上看到的方舱分享,是个根本是没有人权的地方,什么冲凉如厕已经不用多说,更怕的是,进去里面就像一个大染缸,原本没有病毒,或者原本感染不厉害的却被重复感染,还要待在毫无隔间的大场地,灯是24小时开着,床与床隔了矮矮的墙壁,早午晚都有人说话的声音,根本不合理至极。

短短几个星期,我的小区的团购群也日益壮大,已经到达几乎100栋楼都有个代表的感觉。于是我们的有几个团长,我觉得很欣幸的是,其中一个是很会营造纪律的妈妈,有个十岁的女儿的那种年纪,在一盘散沙的居民团购群,她多次安抚大家的不安,也严厉制止群里一些人的无礼谩骂。无论如何,有一天,这位团长呼叫了大家,一起去居委要求每天公开透明的讯息,他们几个人在确定自己是阴性的情况下,走去居委的office (就在小区的一角),录像,要求面对面诉求。谁知道,那个居委的阿头不知道在窝囊什么,竟然不愿意出来!最后还惊动了警察到访,警察其实也站在团长这边,要求居委阿头出面好好谈,但是她还是执意不肯(是的是个女的)。这样的领导,我这个外国人都想翻白眼,这种节骨眼上,无作为已经很糟糕了,不肯面对不肯沟通的领导,到底是不是可以炒了?

最后,有些居民把那些影片网络上传,很快就传开了,就是要搞到上层知道,而且,我们也一起站在窗边,敲家里的锅啊什么的,以示抗议。这晚真的值得记录下来,哈哈,大概是4月27日的事。

这次抗议之后,也因为我的小区太多人核酸检测是阳性,于是我们的诉求被踏踏实实的关注了。街道派了能做事的代书记过来,我们那个星期的物资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箱的,里面有大概200元的蔬菜、肉、面、水果、生抽、包子等。过后,在那个代书记的带领下(也因为有好些居民志愿者的加入),我们每天都可以收到志愿者的报告,阳性患者被迅速转出去隔离,快递被消毒,楼道被日常消毒,而且每个楼栋都有一个群,有什么事楼长能即时通知我们,我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反馈。例如我楼上住了一个独居老太太,90多岁了,她已经老得煮不到饭,于是每天都有志愿者上门送饭(这点看出中国政府对于老人的优待真的比较好,即使不是疫情,我这里的老公房的老人还是可以享有免费餐,话说,之前有那个糟糕的居委,可能也执行不到很好)。

无论如何,现在已经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了。我们的团购渐渐有了系统,需要团购的团长需要跟居委报备,必须证明团购的食物有做到防疫的措施。团购的必需品也是良心价格,蔬菜、水果、肉类、蛋糕、零食,只要不太贵的,大家很快可以团到需要的人数分量。即使没有参与团购的,食物也有保障,一个星期有一次街道派放的物资,最新一次还有一个公告预告我们会收到什么产品,如果没有收到相同的物资,里面还列出投诉管道。

四月团到的物品,呵呵

就这样,我觉得纷纷扰扰的混乱局面渐渐已经走到尾声了。我目前为止,从3月18日开始lock down到现在,就从未挨饿过,也没有面临什么真正危险的时刻,我还能时不时团到我心心念念的comfort food(蛋糕、巧克力(这很重要!)、饼干、面包、牛奶),我的老板也很体恤下属,这几个星期的乱象把我们的秩序都搞乱了,所以他也给我很多时间自由。对了,我还认识了同是大马人的一位邻居姐姐,已嫁为人妻,有一个2岁的宝宝,就住在我的楼上!于是有了她们一家的照应。

我是比较幸运的一群。现在回想,我经历过的最惨的,大概就是核酸混管的异常(4月18日,事后得知因为一位邻居阳了),于是必须在第二天再测一次,要是也是阳性的话,我就要做好心里准备去方舱盲盒了(意思是不知道去到好的还是差劲的方舱),那时我也收拾了一个包包,万一真的要去,需要带上什么什么的。另一次吓坏了的,是居民跑去居委抗议的那一天,其实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就是暴乱了,虽然暴乱的是我站这边的邻居,但有些人如果失控起来,谁知道会不会伤害站在同一边的我们呢?我于是那天连夜联系了Expat Help的热线(AnyShanghai平台),也去寻找大马大使馆的通讯,也先告诉我的前辈同事,希望至少有什么事情,能够有谁可以立刻通知他们。

幸好幸好,事情都往好的方向走。这段期间,有些邻居得不到合理的待遇,上海很多居民也分享他们的不合理待遇,问卷调查说80%的外国人要离开,也有很多本地人对这个没法保护她们的政策深深失望....很多不足,很多需要收拾的手尾。但是经历过种种的一切之后,上海人还是幸运的,第一是因为这次的病毒是传染性高却致命率低的Variant,所以他们只是经历混乱的政策,感染的人很多,有病症的人相对的比较少,而那些政策即使不足,不至于酿成大错;第二,乱糟糟的当权者能在这样的情况曝露出来,就可以有所检讨,方便整顿;这样的体系和我们大马很不一样,但也有它的好处。

这个国度和这座城市,还有很多待发掘的新奇人事物,我拭目以待。

最后放一张四月里难得的晴天,可以好好洗床单的日子,呵呵。
啊,是夏天了!

四月:考验

上个月才和同事就香港的covid现状讨论一番,他觉得上海也会像香港一样,只是迟早的事。其实,整个被保护的死死的这整个领土,也会有这样一个迟早的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只不过是比其他城市早了一步而已。这就像一亩坚持要耕有机农作物的田,要是周遭都是基改的农作物,这亩田被“感染”也只是迟早的事。问题是,为什么要坚持所谓的有机,而不去认真看待基改的科学原理和它的无害呢?(题外话:不是说有机不好,但是不应该抗拒基改)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我能改变的事。不如说说我能控制的部分吧。因为这场疫情,我又待在家了。但是心境还是比较踏实,因为终于这次的待在家是有粮出的!我的工作性质本来就是可以远程工作,但是就有一些不方便,因为高性能的电脑还在办公室,远程操作怎样都很不方便。但是比起其他要被逼停了实验的同事同学们,我还是受到比较少的冲击。

我本来就是很喜欢宅在家的人。这次也少了以前家里的人多事忙,整个时间都是自己的。我原本应该为此更有时间效率才对。谁知道,这里的lock down受到最大的冲击原来不只是关在家,而是物流问题!堂堂一个大城市,什么外卖或外送平台都几乎瘫痪,或者说,物资一直都很足够,可是外送员十分得少!这两个星期,最大的干扰不是其他东西,而是上网抢购不到派送时段而焦虑不安的心情啊。这情况下,根本难于定下心情专心工作,一直尝试找什么渠道购买必需品。

我这才知道,这一波的考验是关于如何强化自己的抗压能力。即使粮食能够足够几天,可是心,实在难以安定啊。因为到底要把食物在两天或四天吃完,还是尽量有一餐没一餐的吃,这些都没有人会知道。问题是,这两周的政策是两天又延长两天的无止尽关我们在家。原以为关了两天就能解封的人们,都措手不及,难以招架就这样被修改成两个星期多还未结束的困境。最大的压力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几天后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足以瘫痪整个该工作的心智了。

根本无法好好置之不理。

对比去年和前年的大马MCO,我反而觉得,第一次的MCO就已经做得已经很好了!当时我们什么经验也没有,但是绝对不会有断粮的情况。当然,两个情况不太能相提并论,当时MCO1的时候面对的是第一代的SARS-CoV-2,现在这个是传染性很强的Omicron。

具体的焦虑还是需要平复下来。很多名言或道理都懂,担心这些都没用,不如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些都懂,但是平复心情需要刻意练习的,需要不断地和自己讨论,最坏的情况会到哪里,谁可以求救,什么办法可以再试试去开阔。就这样,这两个星期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很多小区开始组成微信群,群购蔬菜;本来从不联系的邻居也会趁出门的时候互相打交道,交流情报;关注很多社群,因为他们会有各种最新的资讯;也留意了很多商店和餐馆,这段期间,懂得继续瀑光的商家都会大大的被看见,尤其那些网购的平台。

我也因此对自己的厨艺增加了很多信心。在这之前,我根本没什么机会煮一餐正餐,现在两个星期以来,我几乎天天都自煮啊,也玩得很开心。目前会煮的有:ABC汤、煎荷包蛋、番茄土豆鸡肉、炒茭白、炒或烫青菜、煎鸡肉、粥、拍青瓜、花椰菜炒肉片。我现在也明白了简单的调味,其实也可以做出一顿很美味的食物。原来,巧妇需要精通的不只是厨艺,也是如何分配食材和分量管理。我觉得我会越来越想要尝试更复杂也更好吃的料理呢。当然,前期是可以买很多料理材料。现在比较像玩闯关游戏,有什么煮什么。这也激发了我的创意,如何煮一餐简单的却又不重复又美味又耐饱的,又不会变胖的。是的,现在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但是这样会胖啊。

总之就是不想要将就一餐。也发现这样下去,时间都浪费了。我大概感受到为什么去年covid19防疫的后期,陆续有很多辅导类的文章都在劝那些在疫情期间无法好好发挥工作效率,没什么productivity的人们不要太自责。这些需要紧急解决的生活技能如果没能弄好,真的很难安定下来处理非紧急性的公事。

无论如何,当熬过了这一波疫情,自救的能力肯定又增强了。至少在这里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可以互相联系,也因为这个疫情才跟他们比较有联系,这些都是有趣的。我也相对的困在一个相当舒适的住处,起居生活不成问题(除了担心食材的供应),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吧。这不会是长期的事,我就继续练习心脏,修习禅定,修身养性。呵呵。

三月:成长

2022年过了大概四分之一了。我能沉淀下来的时候没有多少,这算好事吧,每天有不同的事情让我好好思考、好好决定。但也许,我也慢慢走上轨道,可以好好沉淀思想了。

#一月

去年十二月中买了出发上海的机票,今年一月就忙碌于各种准备以及安顿好各种事情。多亏了youtuber 介绍的Wellcee这个app,里面有很多租房选择,而且这放上去的人都或多或少懂得英文,都是有心理准备和外国人沟通,所以我觉得比较信得过。我托一位同事帮我看看房子现状,没多想的,就下定金了。目前住了一个多月,我觉得一切都很不错,离公司大概10分钟骑行的距离,居住环境也很好,房子是新装修的,有厨房有沙发有床有浴室有洗衣机,一个人studio的款式。是有些小贵的租金,但这一区装修过的房子就是这样的价钱,我一个人出外,就不要太委屈自己了。而且,这个房子只会租个半年。半年后,我还可以考虑是否延期还是搬去别的更好更便宜的地方。

出国的程序走得有些出乎意料地顺利和快速。我在去年10月11月还不怎么确定是否能够出国。谁知道,拿到签证后一切的程序都只发生在一个多月里面。但是,至少心理上,我已经问过自己很多遍了,“出国是我想要的吗?”、“这份工作是我想要的吗?”、“去这个国家是我想要的吗?”、“我想要的回报是什么?这份体验会带给我吗?”之类的问答。

尤其是,我思考了很多遍,是否要远离家人去一个近期内不太容易回国的地方?去年是个很好的时期,让我反复思考和体会到,我的家人并不需要我留在原地。以我当时的状况,比较像是需要他们的照顾,多于我有能力去照顾他们。我困于原地,并无法带给彼此更有品质的生活。我当时需要做的,是继续探索一个可以精进自己的下一站。人生无常,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执着于守住原地,毕竟我们都该继续往前走去更好的人生阶段。

我原本也有一些天真的相望,就像童话故事里,男主角的角色就是负责扛起照顾女主角的责任,女主角就继续无忧无虑的生活好了。这个故事当然是假的,而且,故事也没有说出这种情景的现实面,男尊女卑的情况往往只会造成悲剧。所以,我更倾向于借镜一些现实中的人们,参考他们呈现出来的健康模式。如果我们忠于彼此又能够一起成长,这将会是最好的状态了。

我看了很多分享,尤其关于这类的书和youtube。我原先出于好奇,觉得一个人怎么有勇气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或地方,求学或工作?甚至,我也买了李欣怡的《得到,从失去开始》的新书,里面要说的内容,跟我想要再三确认的思维很接近;我听刘轩有一集的podcast关于“[我这样做就是自私吗?]如何在自己与他人的需求间找到平衡”(Episode 93),这里面也有说到心坎里的安定感。就当我早已做了这样执着的决定,忽略其他可能性,说得再多也只是想要找到什么认可我的决定的内容。

无论如何,出发之后,直到目前为止,我很开心每星期的进度与发现,很多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新的,一个人的生活打理,一个人的周末探险,一个人的工作赶进度,一个人适应不一样的国情风俗。欣幸的是,比起13年前在四川待过两个月的自己,现在的我完全是不同等级了,呵呵。没有了多愁善感,我现在觉得,善感也许是无力的象征,当自己有能力掌控生活,这样的忧郁就不太会存在了。也没有了多余的期待,有什么很好,没有什么也可以,可以期待但是不强求,这样的思维比较好。就好像,我当然期待可以两个人来这里生活,但是因为种种我不可控制的原因,没能实现,那就没关系吧。牵涉到我以外的因素,我就不强求了。

#二月

我很欣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我抵达开始,很多事情都是渐进式的发生,让我可以一个接一个接招应对。二月的第一和第二个星期,我住进了隔离酒店,是Holiday Inn呢,房价有些贵(CNY 350 房租 + CNY 100 食物/天,一个星期就要给 CNY 3150了!),但是我觉得得到的享受和安全度比较高。我住在11楼,落地玻璃的窗户让我每天都在一大片天空中度过。适逢农历新年,这两个星期不时有烟花秀,而且隔离的食物也很应景的给我一些小礼包。值得一提的是,除夕我竟然有鲍鱼海鲜煲!这是那段时期最好的餐点了。也有其他应景的新年食物,例如元宵(饺子)、酒酿汤圆等。我每天最喜欢的就是餐点的时刻了。

第三个星期,我还需要居家隔离,因为我租的是Studio,一个人住,所以能够居家隔离,如果不是的话,就需要在酒店再住一个星期。当然,住在酒店最好的理由是可以包吃包住,不需要烦恼什么生活的琐事。但是,我也很欣幸能够在开工之前,住在自己的住处。房子其实真的很不错,很干净,就只有一些小灰尘。冰箱有些旧,我清理干净了用得很好,厨房里的厨具都很好用,收纳柜子什么的都是新的。这个星期,考验我的其实是天气,没有如酒店里的暖气空调,我的住处很难御寒啊。这里有空调,可是暖气吹不暖整间房间!在这之前,我也不知轻重的买了50%羊毛的被子,之前我的同事已经推荐100%的羊毛比较好,但我后悔没有听!我只能靠很多层的衣服和买薄了的被子度过这个寒冷的二月。但是,几天后渐渐抓到技巧了,可以睡前先开空调,并且保持运动。只要我运动了大概15 分钟,身体就热了,很奏效。而且也添加了100% cotton的被套,这样的话,暖和度竟也大大提高了。这里也有一个叫做暖暖包的东西,每次插电加热,就可以暖和着手和肚子一整个晚上,很好用。

二月的第四个星期,我就可以出外自由走动了。这个星期,我签了合约开始工作。签合约的好处是附赠了员工食堂卡,原来这份工作有包膳食呢,呵呵。就这样,我又有了抚慰心灵的好地方。食堂的食物原来很不错,很健康也很家常也很美味,价钱还很便宜(扣在饭卡里)。不得不说的是,我的老板也在这个星期请吃了两次,都是我很喜欢的大餐。看来,即使工作即将很辛苦,有这些食物,我就没有问题了,呵呵。

这个星期也尝试了骑行上下班,原来这里有类似Ubike的自行车租借服务,我用了其中一家叫Hello Bike,是附属支付宝公司的(阿里巴巴的吧?),一个月才只需CNY 16左右,太便宜了吧。我的小区离工作地点才大概三个路口,熟悉了就很方便。而且,我也发现小区离黄浦江很近,周末无事的话,可以沿岸骑行一直到东方明珠塔的位置,美化做得很好,很美的骑行路线。

#三月

三月就开始了解实验室的工作和尝试适应工作节奏。顺道处理入职的事宜,关于工作证居留证开银行户口之类的。不得不说,我能够拿着R字签证入境是很幸运的事,因为被标榜着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外国人,很多申请程序都很顺利。而且,适逢申请国家研究基金的时期,为了申请基金所需,我的合约也省了一些麻烦。家里的日常用品也添加了,过滤水的水壶、小熨斗、浴室清洁剂、电煮锅,老板也给了我一个他没有用、但是很实用又有品质的热水壶。其实,我越来越喜欢我的住处,越来越喜欢我建立的空间。

浴室打理得很干净,衣服也会熨得很不错。在这之前,我还不太确定自己是否是个能够生活自理的人。但是,越来越喜欢自己慢慢肯定自己的生活能力。目前还需要训练的是煮食能力,但是周一到周五的膳食可以依赖食堂,也正好留个周末玩玩煮饭。而且,上海正是个好地方,有很多好看好喝好吃的地方,我期待能一一尝试。

和家人大概两天通话一次,现在都用video call的方式,每次都可以分享一些新的东西给他们,觉得这样真不错,就这样反而也会更接近。现阶段唯一的烦恼是Wifi,因为一个人住,所以没有shared wifi(听说这样很便宜),而且我没有第一时间在办理手机号码时,就拿大流量的配套,这个月能够得到的流量太太太少了,每个周末我大概需要 5GB data,所以,下个月会尝试升级,其实也不贵。CNY 108 会有30 GB data, CNY138就能有 50 GB data。目前只有 10 GB data (CNY 58套餐)。 下个月,我先试试30 GB data的配套吧。

也就没有什么大的烦心的事,希望生活慢慢的,渐入佳境呢。


就用开在工作地点的早春梅花,作为这篇未完待续的结尾吧。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