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四月:努力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季节了。但是,直到这个月头,我还是觉得很冷,晚上还会到少过温度10度。只要10度以下,就需要开一下暖气机。

二月春假后一直就是忙忙忙。那天和老板还有同事午饭,谈起了上海没什么别的,就是人很容易焦虑,因为生活节奏莫名的很急促,人与人之间总存在不知名的竞争,也可能是自己跟自己的竞争,这样的现象,叫“卷”。

我在过去两个月十分努力着尽善尽美的写几份我读了好多遍改了好多篇都可能还不太完全明白的基金申请书,因为涉及科学的基础原理或实验细节,是我以前没深耕的。所以,我可能改了很多次都还是有关于根本知识的错误,或者在叙述的时候,写得不太准确。目前为止,我一共申请3种不同的基金,也就是做了3次的写作练习和头脑风暴。

今天终于交了第三份的申请书。老板很好,总是很细节的帮我修改和指出错误,所以我觉得自己从中学习了很多,尤其是何为“严谨”。突然想到,自己一向来的经历或作风,都不会有“太努力”的倾向。例如,小时候的考试不需要多温习就能够得到A、大学毕业想要继续深造,也是随意就能继续、读了master就因缘际遇得到奖学金,继续读博士。这样的不太努力就能顺着走的幸运,现在看来,真的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常常会思考,“人为什么要努力呢?”这样的问题。尤其当我看到别人的职业让他们过着好像很舒心的生活,好像,只需要投入1分的用心在工作上,那就能把9分的心思放在享乐。为什么我不是在做那样的职业呢?常常会这样问自己。虽然,逻辑上我很清楚,别的职业也有他们需要面临的挑战,我还是想要问问自己到底到什么阶段了,才不需要精进自己了,我还真的是不争气,很想要有一个比较多可以享乐的人生呢,呵呵。

最近得知一位认识的人,肾有问题,必须到洗肾的程度。他从年轻时就很顺的得到每个年龄层该有的东西,例如很年轻就结婚,有了几个小孩,他的父母健全也有经济条件,能够偶尔照顾他们一家人。几年前也买了屋子。但是他并没有好好的读书或工作,至少没有好好的上进,而且生活作息很不好,常常抽烟、熬夜,也没吃得多健康。于是得知这个消息后,我觉得这就是间接的也给自己以上的想法一个巴掌。我之前曾羡慕他人生拥有的,虽然以前已不喜欢他的作息,但这次的消息让我才清楚知道,他从很早以前,就在一点一点的磨灭他的幸运。我也没想到这样的下场来得如此早,他才和我差不多的年龄。

我才发现,生活其实一直都需要努力的。成年人的生活,是不进则退。或者,在孩童时候的我们,因为遵循学校教诲,每天都在进步,所以我们才不觉得需要多努力才能维持正轨。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很喜欢里面有个台词,“所有事情,只有在最开始的时候,才是它原本的样子,越往后就越偏离。但仍然是值得努力的,我们努力,是为了不偏离更远”。我觉得人生还需要做很多像这样的决定,是觉得即使很难、不自然发生的,但还是需要努力的让愿景实现的决定。例如,一开始投入科研行业只是觉得好玩,觉得至少不是一个千遍一律的工作,但是为了让这个工作实现价值,让我得到价值,我必须继续努力的,做好这个本份。

也必须努力的开始或继续做别的事情,增加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我能所持有的“compounding”价值。这样的路,只会越来越不好玩,但能得到的成就感,也许也是相对的越来越多。正如我的老板说,这第二第三次的申请书,我还写得不太好,但是如果其中一个能够得到青睐,或者再试几次,才得到某个基金,那就会是一次信心的加持,能带着如此自信继续走我未来的路,即使不一定还留在他的实验室了。

其实也只有这样的冲劲,才能带我远离焦虑吧。对未来,对安全感,我总是没有几个谱的。既然无法掌控太多别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掌控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即使面临变数,也能够有信心的继续往前走,继续的到我想要的愿景。是的我原本的骨子里就十分悲观,因为一直的人生想法是顺流而行,总会有自然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些事情是必须经过努力后才能拥有,是好事吧。因为刻意努力,所以是我意识里清楚的强留,也是我没有遗憾的,时间轨迹。

二月:属于科研地瓜的世界

 二月突然觉得过得很快,一年里,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2024年还远吗?

春节后开工很多deadlines都随之而来。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就是一年中最忙着写东写西的时候了,申请经费、再多的经费、奖励金、再多的奖励金。于是,这段时间就像闭关一样,心理负担很重的,一直找资料和写作。但是过了一阵后,我又突然醒觉,为什么心头烦躁于写作呢?这不过是工作的一部分。

这工作说起来,简单的描述,不就是:读很多别人的作品 -->思考消化,促成假设 --> 做实验 --> 写出来。为了精通这个工作,需要做的事也是这三种:很会读、很会思考、很会写(或者在这个年代还需要加一项:很会讲)。

哈哈,不知道以上总结算不算把这行贬低了。但是,看似简单,我觉得很多行内的人,或者是我而已,对于科学原理的了解,只限于“盲人摸象”的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知道有些cancer 很难根治,因为现有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常常不能准确性的杀死所有癌细胞,而剩下没被杀死的癌细胞也就“春风吹又生”,并且产生抗性(resistance) .。所以,目前的医学不是不好,只是还不至于对症下药,无法完全根治。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寻找更有效地治疗方式?

那就针对一个病人对比正常人,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然后针对性的target那些病变的细胞,就这么简单吧?但是细胞或基因千千万万种,诱导病情的原因也林林种种。为了精确的找到哪些与病变有关联的基因或小分子molecules,科学家不得不非常针对性的进行试验。在实验体中敲除或者激活这些小小的基因或分子,看它们产生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就是所谓的“盲人摸象”了。首先,为了找到有关联的因子,就像盲人只手在两个大象之间找出它们的分别。然后,为了验证,只能一小堆一小堆的实验。

另一个例子是,身体里的immune system,也是马拉松式的两军大战。外面的细菌为了顺利闯进身体里,会做很多动作避开免疫大军的发现和包围,这就是所谓的immune evasion。上周五刚听了一个楼上教授的分享,我真惊叹这些细菌的“思路”,这些都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于是,科学家们的假设和实验结论一直只能一点点地被验证、发现...但是谈到突破,我觉得还没有十分惊艳的方法能够突破传统的,快速阐明一种病情。这也许是因为人类对于人体还不够深入了解。过去几十年,科学知识是一点一点的累计。从1990年开始,人类的基因一直到了2003年左右才被完整的测序出来,这也只是大概92%。过后二十几年,直到现在,还陆续有新的测序方式纠正人类基因库的错误,大概每10000个就有一个错误的几率。

以下是一些大概数据:

1. 人体大概有三十亿(3 billions)的nucleus DNA,去年才又追加了剩下的8%,也是二亿(200 millions)的DNA base pairs(bp)(但不排除还有错误或分别)。

参考:Nurk S, Koren S, Rhie A, Rautiainen M, Bzikadze AV, Mikheenko A, Vollger MR, Altemose N, Uralsky L, Gershman A, Aganezov S.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 human genome. Science. 2022 Apr 1;376(6588):44-53. DOI: 10.1126/science.abj698

2. 这三十多亿的nucleus DNA里,大概有60千的gene,但是只有大概19-20千的gene是明确的知道会转成蛋白质。

3. 这些发现都是缓慢进行的。因为1990年时,人类的技术只能够准确的确定70-100 bp,到了2010年初,才逐渐提升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120-150 bp、2-3k bp、7-8k bp......直到去年2022年,那个最新的追加期刊报告(第一点提及的文章)是由一架能准确测序 20k bp 长度的机器测序出来的。

4. 第三点说的“准确测序”,是说100%准确的测序长度。一直以来,要完整排好三十亿的DNA,都是靠后期的生信分析,把这些段落排列推断出来的。

换句话说,现在的科技技术还没办法完全准确的把100%个人基因谱列出来。虽然如此,即使能够列出来,我们也不太懂已知基因的功能,真正被研究透彻的基因可能才是其中的1%。

。。。

从演化学的角度,任何一个还没有被淘汰的东西,都应该有其作用的。这些未知的、属于或不属于人类的基因(不属于人类的但是存在于人体里那种,例如微生物群,例如mitochondrial DNA),都应该跟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这么多未知的个体和未发现的功能,我们知道的真的太少太少了。

当然,可以看得出科学发展是越来越快的,最近还搭上很夯的AI技术,应该会有更快更多的发现。我觉得,如果人类能够用一个很新很新的技术,能够观看全貌,而不再局限于盲人摸象,这样的话,很多科学上的问题都能够被解决了吧?

那个连贯的点,到底是什么呢?但也许,不需要观全貌,用已知的大数据,靠数学、统计学和逻辑,也能推敲出来,但是怎样做才能更接近真相呢?这些疑问和好奇,就是科研工作者共同的热血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热血的在这里写下了洋洋数千字,对我的进度条真的一点帮助也没有。啊,我想请求各方神明的保佑,让我快点写完能够为自己“升职加薪”的功课吧!

一月:去有风的地方

 一月原本该有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的心情,但是一整个月都感觉活在一个过渡期。因为原本心情该在元旦开始归零,但是因为两个星期后就是春节了,那个倒数的心态就一直悬在那里,一直到春节的一整周放假,才觉得新的一年才刚刚翻篇。

因为BY放一个月的学校假期,也让这个月过得很假日的感觉。他刚过来的第二天,上海就送给我们一场多年不下的大雪,来庆祝团聚,呵呵。这一天不但下大雪,还下很久,就觉得很受幸运之神的眷顾。算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first snow,能一起过是小小的庆幸。这个长假,一起去试试附近的高评价餐馆、逛市场、逛公园、参观名胜地、待在市区图书馆、待在咖啡馆,待在家、看电影、煮咖啡做晚餐。

说来我们难得像这样待在一起比较久,正好也是一个磨(碰?)合(撞?)的时机。从去年10月他刚到的时候,我们就一点点的多些了解彼此的差异。出门计划和生活节奏都是学问,至少我是随心所欲的,他见招拆招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都以静制动,先迎合为主,等到我发现自己也累垮在自己的计划里,才跟态度比较放软的我商量下一次如何更舒服的照顾彼此的需求。说的是要有品质的享受在一起的时间,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处的,什么是彼此都喜欢的相处模式?怎样的交流不会违背自心也不会把天聊死?目前小小领悟的是,最能够维持长久稳定关系的方法,就是从自己身上找稳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自然才会有余力兼顾对方的情感需求。

还好,话说在生活上,他总是给予稳定的一方。多亏了他的到来,我终于解决了住处沐浴花洒的问题,这花洒因为水压问题,一分钟有热水一分钟后又没热水,长达十个月的窘境。在夏天还好,但是冬天真是太折磨了。幸亏的是,我之前的所谓十个月的窘境已避开了最冷的冬天(去年年头),而他在(去年年尾的)冬天之前就帮我找到了办法持续供热水。其实办法很简单,我的花洒有三个出水口,我一直都是用中间的花洒,水压比较低才无法持续启动煤气热水器的运作,而他很快就发现最上面的花洒,那个像酒店浴室那样立在头上的花洒,竟然能够启动足够的水压供热水。就是这么简单!我一直都没试试这个头顶的花洒,啊~~~。

然后,他安装了小型洗衣机,那就是说我大小内外衣服都有各自的洗衣机可以用,完全不需要手洗了(住所已有大型洗衣机)。在大马四季如夏好像很没资格这么做,但是,在这里只要天气冷、水冷,手洗衣物对手的伤害太大了!再贵的lotion也保养不了。这个小型的洗衣机是公司送的,员工福利,其实还不错。

对了,刚来的时候,他也毅然买了净水器放我这里。我之前想着可能不会长租,一直都是用比较廉价的水壶式加滤芯过滤食水,每个月换一次滤芯(有牌子的,也是有效的,不过长远来说比较消耗)。大部分时间在公司也已经有好的净水机,平常没去公司的话,就常买5L的矿泉水将就用着。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有净水器了,就更方便用水了。这个房子已经越住越习惯,装修品质各方面我都很满意,现在要增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升级也说得过去。还有一些关于住处的小小改动,例如换一下家具摆放位置、把ikea书桌调低(原来调低了这么舒服呢),加铺被子在床(也是更舒服了,之前很硬)。这些那些的,我才发现,自以为已经过好一个人的生活,却还有这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生活就是这些小小的细节变得立体、有温度。对了,这还本该是上海一年里最冷的月份了。天黑的时候,万物皆静,空气里都是徘徊十度到零下的冷气。这段期间因为有他在身边,冷醒的半夜能触手所及,这真的比任何时刻都觉得安心、温暖。

一月就在了解冷和热之间流动、游走。像屡试不爽的科学定律,冷了热了,就给一个流通的空间,给时间,不知不觉会达成共识,同温。

一月也看了一部很喜欢的电视剧,温暖疗愈,又自然,十分喜欢。



十二月跨年:被令中招

十二月真是奇怪又好笑的月份,月头还各种紧缩政策防止疫情蔓延,但是呢,很多官方活动还是照常举办,就只是坚守比较严格的防疫措施,例如我的单位下令必须要戴N95口罩、照常每天都测核酸(喉咙采样)、还有填很多麻麻烦烦的问卷,让公司收集有多少人有可疑病情之类的。

不一会儿,下旬,很多人都纷纷被感染了,官方也没有做什么过多的措施,该开放的还是开放。网上有些段子很好笑,说我们上海的人,“上半年在等发菜(因为封控期间都买不到蔬菜,只好等待政府通过居委派菜),下半年却在等发烧”。

我其实没有特别防备会不会被传染。接近圣诞节,实验室里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人都被感染然后待在家了。冬至那天,我才和一群lab members一起在会议室吃了老板为我们叫的“冬至大过天”午餐外卖,然后三天后,周日,其中一位lab member告知他阳了。实验室还有几个队员也都发烧或出现症状。

我呢,还很生龙活虎的和BY到处去。但是那天lab member阳了,我也感觉自己有点发冷,肌肉表面粗糙的,像是感冒了的症状。我觉得自己就是感冒了,毕竟那几天都很冷,我和BY还在晚风下,沿滨江骑行了一大段路。过后两天,我都很不舒服,就是有点发冷和喉咙不是很舒服(但是没有痛),测抗原antigen self testing kit却一直都是阴性的结果。

周三凌晨半夜,我突然觉得呼吸很不顺畅,要坐起来那种,当晚的空气也是出奇的冷,大概0-2度吧,所以我也没多想,就跟着小红书视频学习如何缓解呼吸不顺畅,做了一些鼻子的穴道按摩,叠高枕头,睡去了。

隔天早上,鼻子都是粘液,测一下抗原发现原来阳了,而且还是很深的T band。啊,终于发现被居委分发的国产抗原原来是真的有用,真的能测出阳性啊!

知道自己阳了后,反而放下心头一处不知名的石头。要不然,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怎么感冒了那么多天都没有好,而且也明白自己前一夜的突然呼吸不顺畅是什么意思了。不是天太冷,是中了Covid啊!

还好自己一向都健健康康的,也许有赖于打了三针Pfizer的疫苗。阳了之后,每晚都吃一颗伤风药Alerpid以舒缓鼻塞,每天也吃大量的水果,对了,还特地挤了柠檬加百香果的果汁,对喉咙特别好。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大症状了。唯一一个奇怪的症状是,在阳了的前一周,我入住一家酒店,喝了点酒后洗个澡,却发现大腿长满了出血点,是出疹子的感觉,不痛不痒,就是很难消,但是阴了之后就慢慢退了。照妈妈的说法,这是把身体里的毒都发出来了。网上也有新闻说很多人感染后都有出疹子的状况,看来我应该是两周前就被感染了,但是一直被免疫大军抑制着,直到突然上周生理期第一天,立刻防守崩塌了。

每天都测抗原,每天都是深深的两条杠。直到第五天变成浅浅的T band,第七天,终于变成一条杠的抗原结果。

12月28日是第一天,1月3日是第七天,我的covid感染之旅,竟就陪我度过跨年。二月三个星期因为从KL飞去上海而隔离了三个星期;三月中旬到六月头,是政府强制的lock down;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也在自家屋子里隔离。天啊,2022年是什么的一年呢?

值得庆幸的是,2023年一定是个自由的一年。我期盼新的一年,在事业上能更多姿多彩,完成许多计划,我也期盼在有彼此的路上,更懂得沟通的语言。

2023年,请多多指教。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