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些东西是不能深思的,一思考多了,就觉得痛苦。
或者,是因为一直都没有思考,直到突然发现时,才懊恼不已。
或者,是因为科学地了解人的时间有限,才觉得为难。
最近还是在看书的氛围中。又看了好几本小说,唐七的《华胥引》、《步生莲》,侧侧清寒的《簪中录》。看了这些才突然发现,和桐华的《长相思》一样,这些书都被定义为“言情小说”!
怎么会?我青少年时期最不屑看的就是这类型的书,因为通常剧情很不逻辑,把人设描绘得太完美,或者十分十万个恋爱脑。那种书那些故事如果深植少年的心智,只会让他们对遇到的人,经历的情,投射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现实中的反差往往会因此让被洗脑的、这样的少年,狠狠的摔一交。
所以,当年我看过几本所谓的言情小说后,就很不屑再看了。但是没想到,现在让我沉浸其中的竟是这类型的小说。我想了一想,为什么会如此归类呢?我比较倾向于把最近看过的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Harry Potter归类在一起,因为至少书中的世界架构很大,人设也很逻辑啊,虽然,故事剧情也许可以说有点太虚构了。
其实虚构的小说往往只是为了塑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探讨一些现实或哲学的问题,至少,我是用这样的切入点,来消化那些剧情。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是关于神仙的,然后一大堆的预设情景导致兜兜转转、爱而不得。但是我觉得,现实中如果有神仙,应当都是经历了所谓的凡世轮回,大彻大悟后,才成为神仙的。那时候的神仙,怎么还会执着于小情小爱呢?
无论如何,故事就是为了虚构一个空间,给现实的凡人好好的沉浸其中,省思一番。
我看书的代入感也一本比一本的减弱,看《长相思》时,很多对白都引起了共情,即使没有相关经历,却如同自己经历了一般产生那些喜怒哀乐。过后就为了读好文笔的书而继续看那几本《华胥引》、《步生莲》、《簪中录》。这正符合我想象中,如何中止一段上瘾的方法。就是在上瘾的时候,就让自己好好的过瘾,等到过了几遍瘾后,自然就会减弱了瘾度,然后自然的转移注意了。
这就像,婴儿如果渴望被拥抱,那就给他她足够的拥抱,直到他们不再索求。小孩渴求玩游戏,就买一些经过挑选的好玩游戏让他们玩,这样就不会不断渴望,而且也不会一有的玩,就没天没夜的不受控制一直在玩,直到荒废正事。一个人若被给予足够的爱,就不会患得患失,予取予求。我看人间悲剧,多半出至于没有及时的被满足,无论是被别人,还是被自己。是先以为只有别人能够满足自己,才会心生怨恨,造成悲剧。殊不知,世间上只有从自身回馈反应,自我开发被满足的条件,自我满足,才能由衷满意。
看书的瘾被放在一旁了。最近爱钱,还是要多想想如何获取更多的钱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