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才和同事就香港的covid现状讨论一番,他觉得上海也会像香港一样,只是迟早的事。其实,整个被保护的死死的这整个领土,也会有这样一个迟早的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只不过是比其他城市早了一步而已。这就像一亩坚持要耕有机农作物的田,要是周遭都是基改的农作物,这亩田被“感染”也只是迟早的事。问题是,为什么要坚持所谓的有机,而不去认真看待基改的科学原理和它的无害呢?(题外话:不是说有机不好,但是不应该抗拒基改)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我能改变的事。不如说说我能控制的部分吧。因为这场疫情,我又待在家了。但是心境还是比较踏实,因为终于这次的待在家是有粮出的!我的工作性质本来就是可以远程工作,但是就有一些不方便,因为高性能的电脑还在办公室,远程操作怎样都很不方便。但是比起其他要被逼停了实验的同事同学们,我还是受到比较少的冲击。
我本来就是很喜欢宅在家的人。这次也少了以前家里的人多事忙,整个时间都是自己的。我原本应该为此更有时间效率才对。谁知道,这里的lock down受到最大的冲击原来不只是关在家,而是物流问题!堂堂一个大城市,什么外卖或外送平台都几乎瘫痪,或者说,物资一直都很足够,可是外送员十分得少!这两个星期,最大的干扰不是其他东西,而是上网抢购不到派送时段而焦虑不安的心情啊。这情况下,根本难于定下心情专心工作,一直尝试找什么渠道购买必需品。
我这才知道,这一波的考验是关于如何强化自己的抗压能力。即使粮食能够足够几天,可是心,实在难以安定啊。因为到底要把食物在两天或四天吃完,还是尽量有一餐没一餐的吃,这些都没有人会知道。问题是,这两周的政策是两天又延长两天的无止尽关我们在家。原以为关了两天就能解封的人们,都措手不及,难以招架就这样被修改成两个星期多还未结束的困境。最大的压力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几天后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足以瘫痪整个该工作的心智了。
根本无法好好置之不理。
对比去年和前年的大马MCO,我反而觉得,第一次的MCO就已经做得已经很好了!当时我们什么经验也没有,但是绝对不会有断粮的情况。当然,两个情况不太能相提并论,当时MCO1的时候面对的是第一代的SARS-CoV-2,现在这个是传染性很强的Omicron。
具体的焦虑还是需要平复下来。很多名言或道理都懂,担心这些都没用,不如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些都懂,但是平复心情需要刻意练习的,需要不断地和自己讨论,最坏的情况会到哪里,谁可以求救,什么办法可以再试试去开阔。就这样,这两个星期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很多小区开始组成微信群,群购蔬菜;本来从不联系的邻居也会趁出门的时候互相打交道,交流情报;关注很多社群,因为他们会有各种最新的资讯;也留意了很多商店和餐馆,这段期间,懂得继续瀑光的商家都会大大的被看见,尤其那些网购的平台。
我也因此对自己的厨艺增加了很多信心。在这之前,我根本没什么机会煮一餐正餐,现在两个星期以来,我几乎天天都自煮啊,也玩得很开心。目前会煮的有:ABC汤、煎荷包蛋、番茄土豆鸡肉、炒茭白、炒或烫青菜、煎鸡肉、粥、拍青瓜、花椰菜炒肉片。我现在也明白了简单的调味,其实也可以做出一顿很美味的食物。原来,巧妇需要精通的不只是厨艺,也是如何分配食材和分量管理。我觉得我会越来越想要尝试更复杂也更好吃的料理呢。当然,前期是可以买很多料理材料。现在比较像玩闯关游戏,有什么煮什么。这也激发了我的创意,如何煮一餐简单的却又不重复又美味又耐饱的,又不会变胖的。是的,现在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但是这样会胖啊。
总之就是不想要将就一餐。也发现这样下去,时间都浪费了。我大概感受到为什么去年covid19防疫的后期,陆续有很多辅导类的文章都在劝那些在疫情期间无法好好发挥工作效率,没什么productivity的人们不要太自责。这些需要紧急解决的生活技能如果没能弄好,真的很难安定下来处理非紧急性的公事。
无论如何,当熬过了这一波疫情,自救的能力肯定又增强了。至少在这里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可以互相联系,也因为这个疫情才跟他们比较有联系,这些都是有趣的。我也相对的困在一个相当舒适的住处,起居生活不成问题(除了担心食材的供应),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吧。这不会是长期的事,我就继续练习心脏,修习禅定,修身养性。呵呵。
2 comments:
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
相信你处理问题的能力
是啊,真是估他不到。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