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阿密特2的惊喜

最近几年开始学会听歌要听整张专辑,懂得跟着细心安排好的顺序听下去,通常有快歌、热闹的歌、然后加插慢歌、抒情歌,每首歌看似独立,却互相配合,使得整张专辑不粘不腻,一气呵成的舒服,厉害的专辑还能使人沉浸其中,久久不已。

我不是张惠妹的粉丝,因为成长过程中没有关注过她(其实,我没关注的歌手和歌多得是),听她的歌就只是觉得“哦,很好听”,“哦,听说是天后”的素不相识的冷淡。谁知道这几天,在偶然听了这次的《阿密特2》后,才大大醒悟!我实在有眼不识泰山,怎么可以这么多年都对如此厉害的歌手视若无睹呢?真是失敬!

有名誉的歌手真不愧有名,整张专辑的水准真是不能和别人相比。音乐性很强,我在好几首歌忍不住跟随拍子摇摆,过后又有适可而止的转换。太享受了。那歌手的音色更是厉害,无论是快速呐喊、低吟、拉音、停顿,好像什么都驾轻就熟,一点也不费劲那种感觉。

最初是被陈珊妮写的《不睡》吸引了,在不知道歌手的时候听了这首歌,没能第一时间猜到是她,因为那个唱腔是多么的纯粹清新。本来我就很喜欢这样的曲风,加上这样的女声,立刻就很喜欢了。如果这首歌词写的天真活泼,大概很适合新晋歌手。可是毕竟阿密特是比较有深度的,所以整首歌像是一种看透,最后歌词不是“睡不睡”的问题,而是你情我愿之后的“谁有罪”。

专辑开始是一首原住民曲风的《战之祭》,有不明白的祭歌,还有阿密特的呐喊。开场了。

过后,《怪胎秀》实在是太怪了。可是像这类一开始我难于接受的怪曲风,反而听久了就一定能接受。尤其是那chorus开始的“马戏班  在骚动”,像洗脑歌一样重复在脑海。用西方舞台剧的唱腔唱出来趣怪又出奇顺耳。特地爬文看评论,才知道这首歌是所谓的“手風琴的三拍節奏模仿著遊藝會的風格,配以重型結他的伴奏”,其实什么乐器发出什么声音,我还不太会辨认,可是整首歌感觉突兀又反而很过瘾,就知道编曲多么完美。

过后是《母系社会》。就是这首歌,让我才知道呐喊摇滚的歌声原来可以是那么好听,任凭她如何咆哮,都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可能后制也很重要,但是有多少歌手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情绪的起承转合拿捏得那么好。

《冲突得很》,很喜欢主歌的歌词,每句歌词叙述都有对比的形容词。然后副歌也是很过瘾的。

矛盾的人  冲突得很
善恶难以切割  难以并存

多贴切的文字表达。爱,既美又短的希望;时间,既具体又抽象的过程;哲学,既简单又复杂的逻辑;艺术,既深沉又奔放的沟通。

那么多的矛盾之后,又怎样?

可這是我們的快樂呀
而這是我們的自由呀

每天不停在做選擇呀
多久才能擁抱智慧呢

这一段也是神来一笔,很好听。再加个副歌,完整的刚刚好。

《放了那个作品》有我很喜欢的音乐曲风,像漫步宇宙的错觉。这个阿弟仔是谁呢?他的歌曲都好厉害!
當我的心 不再貧窮
當我的心 依循直覺
當我開始真真正正 轟轟烈烈 做自己

於是我 開始創作了 盡情揮灑著
我活著

於是我 成為作品了 引人入勝的
我快樂

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洋洋洒洒。多畅快!

中间缓了缓强烈的曲风,把《不睡》放在这里。我觉得还是很不错,但是也觉得把这首歌第一时间先放出来是对的,在没有任何比较之下,这样的曲风才显得多么清新亮丽。

从《牙买加的槟榔》可以学习新知识,雷鬼(reggae)和它的始祖Bob Marley。什么曲风都要尝试,什么文字组合都要写一遍,这样就是创作吧。看来创作不是虚幻的骤来灵感,而是做很多功课,涉猎很多音乐层面的结果吧。我真想深入了解创作者的心灵是什么构造的呢,呵呵。

《难搞》是抒情歌,很喜欢主歌前的音乐,以及歌中一直贯彻的钢琴声。这歌的灵魂看似歌声那么难缠,其实却从音乐透露她的自由气息,一点也不难搞。我乱讲的。

《血腥爱情故事》,也是一首有起承转合的歌,各个环节一气呵成,在她清澈的咬字下,多么容易让人投入观赏一段故事。飙歌的过瘾,就是这样的歌了。

《你想干什么》是讽刺骂人的歌,所谓黑吃黑的2版,隐藏式的骂人的话,电子吉他的伴奏。就是她的其中风格了。

整个专辑一气呵成的听完就是最完美了,如果真要选择,我最喜欢的前三首歌是...《冲突得很》以及......其实都很难选呢,还是放在一起听好了。

这几天活在歌里就够了。给我绵绵不绝的好听专辑吧,得一巴仙的共鸣,是我探身于这样的世界中最有趣的探索。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几时有个阿密特1乐评?

sunbliss said...

哈哈,值得听?那几时会收到那专辑的歌呢?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