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节录

我很喜欢有性格的女生——可能如果是有性格的男生,会让我觉得太骄傲而讨厌,但是女生如果活得很有想法,也保留纯真正向的心态,就让我忍不住着迷不已。

以下是我忍不住节录的片断。她写日记的叙述方式,就是我常用的——喃喃自语,对生活有十万个为什么,然后自己给一个结论出来,再想起那些正面的态度和想法,一再提醒自己。

************************************************
摘自:http://data.book.hexun.com.tw/chapter-3817-2-2.shtml

1. 真不曉得我以後會是如何對後輩們講述我的種種曾經與生命故事?嗯……我想,絕對不能有太多的懊悔!

2. 不過,這不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嗎?挑戰困難、擁抱挫折,面對它、解決它。面對生命中種種的不順遂,我們往往太容易放棄“自己”,放棄堅持下去。但有時候,“放棄”,是生命中最容易的選擇。放棄友情、放棄親情、放棄愛情,放棄察覺、放棄突破、放棄新視野,甚至放棄一份可能的幸福……。難道我真的願意讓它們從我懷中溜走嗎?絕不!否定的聲響立即自我心中彈起。我已經厭倦了做那麽多容易的選擇!擦乾眼淚,深呼吸一大口氣。我要繼續挺進下一回合!“真正在支持我們的,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

3. 我想全世界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即使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各不相同,總有些地方是永遠共通的:真誠的笑容、滿足情感需求的渴望、遇到美妙的音樂、舞蹈、美食、愛情時那種陶陶然的戚覺,以及追逐夢想時的街勁與傻勁……等等。同時我也深深地相信,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擁有重拾生而為人之戚動與幸福的能力,而這份能力,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別人,真的給不起!

4. 我發現我還有好多好多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大很大的可能性!心中的碼表瞬間歸零,隨時可以準備重新再出發,隨時可以再接受新的想法與資訊,也隨時可以迎接艱鉅的升級版挑戰!

來這裏之前,總認為自己承受的已經夠多了,種種的壓力、委屈、不滿與迷惘沈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有一度我曾經以為它們已經滿了、到達極限了,再也不會有更多了,自憐自艾到連自己部討厭自己。如今我才明了,我有多少承受負面刺激的能力,相同地我就也禽有同等或更大的容量來擁有正面的力量!原來,我們絕對能此自己想像的走得更遠、更卓越!

5. “凡事都有兩面,少了麻煩也少了前進的動力:省了事卻也省了成長的空間。”

6. 令我大感驚訝的是,他們夫妻倆結婚之時,Tracy已經四十歲了,Dorothy則是三十九歲,兩個人竟然都是第一次步入婚姻!真不可思議……。Dorothy還甜蜜蜜地望著Tracy說,她很高興她選擇了等待(此時Tracy也馬上附和:“Me too!”),且讓她等到了,而不是迫於年紀的壓力便隨便將就找個戚覺不是太差的人嫁了,幾年後才發現這個她最愛的人,又或者一根本沒等到……。

這讓我想起好友雅婷曾告訴我的一句話:“只要緣份夠深,不怕緣來得晚。”但是相信自己終會等到自己的真愛,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7. 其實,當初踏進店裏,直直朝櫃臺走去找店長商量時的我並沒有想太多,只想著自己來紐約就是要嘗試一些以往不敢嘗試,甚至覺得簡直是“丟臉”的事——好不容易可以暫時拋開公眾人物這層惱人的顧慮,怎麽能不好好把握,多冒點險哩?現在的我,正調整自己對於很多事情的態度——就算沒有成功的“先例”,或可能成功的“證據”,我也要努力去嘗試、盡全力讓它們有可能發生,進而真的發生!(我就是第一個做成某件事的人!)

8. 曾在某張明信片上看過這麽一段話:“旅行,究竟是讓我們的視野變寬了,還是讓世界變小了?——當然是世界變小了,因為~了解。”很多時候的恐懼、不安與衝突都是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多聽、多看,多走走、多嘗試,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可以心定自如的。


9. 不過,這段日子真的讓我聽見、看到許多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盡情揮灑自己生命的故事,無論是我的姨媽、眼前這位同樣嬌小幹練的臺灣女子、紀念禮品店店員、街上的攤販、常見的中南美洲面孔的計程車司機、大樓守衛或常見的美裔非籍劇院保鑣,金發碧眼的白種人、美洲本土的原住民……等等,大家都是這麽努力地奮鬥著、為自己的未來打拼,仿佛生怕只是蹉跎了一會兒,機會便不再似的,這景象不斷強烈激勵著我:我只能更好!否則就輸給他們啦!(壓力好像又不知不覺悄悄上身了……^ ^”)

10. 一個人坐在客運巴士上,默默地看著曼哈頓的天際線逐漸模糊、隱沒於眼底,我不禁輕嘆了口氣。年輕時有年輕時看世界的眼光,只是不曉得下次再回到這個地方時,紐約這顆大蘋果在我眼裏會成了什麽模樣?我在她的眼裏又有了什麽樣的變化呢?我的心,此刻盡是對於現在、未來的渾沌與迷茫……。不過,其實也不急著厘清什麽,就讓她再迷惘一下吧!尼釆不是說過嗎?“你的心必須充滿混亂,才生得出一顆舞動的心。”我想,我還挺需要此刻的安靜、寂寞與混亂的,再一下下……再一下下就好……。

11. “過完萬聖節就是十一月的到來”,一早起來的我這麽想著,同時也慶幸自己的九月、十月都過得相當充實而有意義。我還真無法接受二○○六年三月的自己和二○○六年十月的自己竟然是大同小異、沒有任何長進的狀態……。但有時太多的事情的確不調整就不會有改變,要自己開始著手去做和過去不同的事情,才有可能讓一切也跟著政變,不是嗎?老實說,雖然不可能所有事情的成敗都操之在自己一人,但若知道如此,還願意快樂地選擇去當那個關鍵的、首先開始動起來的齒輪,我想往後人生的成功也幾乎是必然的吧!

12. 曾經看過這麽一段話:“停下來想一想。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消磨,被情性所迷離。”不想被強人所難地去做一個完美的模範,也並不覺得一個人非得接受全然樂觀、正面、積極的訊息才是件好事,畢竟哭泣和微笑其實都是不容錯過的人生體驗。可是,我真的想要讓自己的生命有那麽一點不同,讓它更有意思些,或許是僅關乎我,也可以是之於你們,同時也之於我自己。我想,應該有挺多方式和道路可供選擇的,是吧?!

13. 姨媽也有每天踩腳踏車、舉小啞鈴塑身的習慣,因此我們總是邊運動邊聊天,一點兒也不嫌無趣。只是,當我講到藝人生活的種種無奈與不合理時,她總會嘆一口比我還大聲的氣。例如要比一般人更瘦;例如那與媒體之間不可思議的關系;例如那些瞬息萬變、難以捉摸的消費者口味,還有,她認為最基本、最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與隱私權……。對於這些,我早已有體認與覺悟,然而看似妥協,其實內心一直都存在著不停止的反抗、爭辯與不甘,只是經由她的口說出來,我才再度驚覺自己看待這些狀態的置身事外、置若罔聞與理所當然。

  老天爺可對我真好!每當我又“不知不覺地”走入那一大片洪流裏時,總會派個人或讓某些事情發生來點醒我。ThankGod……。

14. 到紐約的另一個發現是,本來我並不是那種會主動和陌生人攀談的女生,到了異地卻反而做了很多次這樣的事。可能是因為沒什麽人認識我,心中自然少了那份自以為是、公眾人物的包袱,所以自然可以毫無顧忌地和陌生人侃侃而談了。也因此我看了許許多多迷人的眾生相,也體會到世界何其遼闊,真的沒有必要為了小小的挫折就斤斤計較、抑郁喪誌。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們各自有各自的人生故事和屬於他們自己的秘密,我的又算什麽呢?不管眼前的他們此刻或愁苦或喜悅,或憤怒或迷惘,他們部是那麽努力地活著,就像是被玻璃板覆蓋住的豆芽苗般,壓力再怎麽大也要努力向上撐!撐!撐!直到努力突破困境為止!光是這點就叫我欽佩不已。

  我還有什麽好失去的呢?

15. 這不是一本可以讓人按圖索驥的旅遊書,而是我在紐約遊學期間美好而真實的心情體驗。這趟旅程對我而言是相當具有意義且影響深遠的,無論是在戲劇表演方面還是看待周遭萬事萬物的角度。

現在我終於知道,該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謹此與你們分享。

************************************************

这是她在二十四岁发生的事情,我二十四岁时正在做什么呢?而现在的我也正在做什么呢?

No comments: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