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兴趣十足的看《交换日记》。玫怡和妙如不是模范生,她们的思考角度也不尽是与我相同,可是常常会从她们的交换想法中,也让我诚实地探讨自己的想法。一些以前会自动否决的负面想法和自然反应,现在渐渐觉得,嗯,我该接受这样的自己才对。
其中一个她们常常探讨的话题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同性或异性,确实有它们的相处之道。与其一心要求和谐,而避开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她们反而觉得能够吵架是一件很健康的事。
中学时,我有自己的女生圈子,感情特别好。有一次没记错的话,是晓慧略带遗憾的说,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吵架呢?她觉得,朋友之间如果能够吵架也有它的好处。我觉得哈哈,为什么要吵架呢?很多事情我都能包容过去啊,相信她们也能的。
也许是经她一说,之后很多事情我都比较愿意坚持己见和她讨论,诸如书本上的真正意思之类的。以前会跟大队好了,但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拿出来讨论后,就觉得很有趣,考虑的方向也比较全面。可惜好几次被旁人认为我们越讲越大声是不是吵架了,其实我和她却十分乐在其中啊。
上大学后却回去当“鹌鹑”的思维,因为有更多的人坚持己见,而没主见的我随风飘扬很久,才在现在大概抓到自己想要坚持的理念。面对好友,因为没有吵架的习惯下,有时候的场面失控确实为难了当时的自己。
过后,面对一个人我不自觉的常常发泄自己的不满,常常得到一句“要怎样?”、“你在期待什么?”,我也在事后觉得自己根本不在吵架,而是单方面的唠叨而十分不好意思。我在要求什么呢?我有这么要求其他人吗?是其他人不需要被要求,自动达到我的要求?还是我出于习惯的不自觉越过界了呢?
我还是会觉得人与人之间若能够包容就不要吵架好了,更高境界的当然是通过和颜悦色大方地聊起这些不同的理念。书中的玫怡和妙如不约而同地以此为她们《交换5》和《交换6》的重大决定的基准,换了另一道风景。在我看来,这有点可惜,可是也许,这就是人生,也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
不喜欢这样被对待、不喜欢那种做法、希望可以得到回复、希望不要忘记基本的尊重,能够抱着沟通的目的带出这些话题,让彼此了解这些做法背后的心态,这样才能聊下去。可惜很多人也许觉得有必要摊开来聊吗?“合则来,不合则散”,感觉不合意了默默远离就是了,反正说了过后“我还是这个样子的啊”。其实,如果就这句“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的意思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也是一个想要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跟自己相处的模式,却不能指望别人会自动了解,你也需要自己解释清楚。
对我来说,沟通依然是,有时候像一道如履薄冰的湖面。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有在乎呢?即使如此,还是有它的窍门,和可爱之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