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科学的哲理

上个星期开学了,这个学期有三个必修课。

这其中有一科叫科学的哲理(Philosophy of science),听起来就让我很期待,我原本就对哲理的学问很有兴趣。上星期上了第一堂课,果然很有趣。科学的哲理没有分对错,两百多年以来,很多人想要提出全面性的论点来诠释科学,可是各人说的都有弱点。布置给我们的功课,就是要写出一篇1500-2000字的论文,什么是科学?怎么分辨科学与伪科学(pseudosciene)呢?

不知道一般人是否觉得哲理是很无谓的事,就像问“天为什么是蓝色的?”,蓝色就蓝色,它就是这样,答完。可是从科学的角度,任何事情应该可以被解释的,或者说,任何可以被多方观察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不愿深入思考科学的话,就很容易陷入伪科学的陷阱。事实上,我们周遭充满许多伪科学的例子,例如什么干细胞美容产品、十天见效的美白效果,那些是凭什么论证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该轻易相信?

于是这星期的第二堂课探讨的是论证的成立。科学家都有一个一致的使命,那就是找到一个理论(theory)能够解释万物。成立一个理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课题上,科学家分成两派。一派是realism,他们认为无法被观察的事情其实是存在的(non-observable phenomena actually exist),例如Quark、黑洞(black holes)、electron等。在这样的观点上,科学理应是最接近正确的事实(scienc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pproximately true)。

Anti realism的拥护者则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个科学理论不应该是事实。他们认为所有的科学观点只不过是目前为止累计(empirically)的观察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找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存在的科学理论就会瓦解。当一个Realism的拥护者说,“我看不见quark,但是它真的存在(经过庞大的观察结果所得的理论)。”,Anti-realism的学者会说,“Quark也许可以解释众多的科学观察,但是也可能是别的现象导致那些观察结果,而不是缘由quark的存在。”。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玻璃杯离地三尺跌在地板上,我们不能断定它一定会破碎,虽然以前种种论证都说这么高处跌下的玻璃杯一定会破碎,那可能是“玻璃杯”和“跌碎”这两个现象凑巧总是发生在一起。可不可以有另一个解释,玻璃杯会跌碎不是因为那样的高度,而是当玻璃杯到达某个速度,它会自动破碎?(当然会有科学实验证明这点不对,但是玻璃杯只是例子。)

至今还有很多科学解释不到的事情。几百年来的科学研究就像是盲人摸象,各学派的学者试着从他们摸到的大象部分来解释整体的现象,至于是不是正确的,时间才能证明吧。科学的哲理思考可能很无谓,但是能有这些认知很重要。至少在我们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些都肯定正确的吗?

其实整个学期只有短短四堂课,也好,过多了消化不了。

No comments:

十一月:随笔

最近时间刷刷刷,感觉一下子就来到了年尾。 今年,是我第三年留在上海了。我总觉得上海这座城市是眷顾着我的。第一年遇到了疫情封城,但是个很难得让我认识周遭邻居,也收了大概8大箱政府支援的蔬菜食材,认识了这座城市常有的食物。每年的生日,这城市也变着花样送点什么给我,哈哈。第一年,刚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