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十二月的拭目以待

十二月都快过完了。

从十月头开始知道自己拿到工作,到十一月头办好了头阶段的文件等待对方准备工作证,不知不觉竟然等到现在了。这段期间真印证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原本就没有准备好,如果我真的照原定计划,十二月中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可是那时我的心还没有很坚定,甚至还想着别的工作可能性。

我心里其实有一部分,很担心这个出国的决定会改变什么已经握紧的东西。没想到在十二月头,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离家才20分钟路程的大学职位,跟我原先的工作一样,是contract-based 的postdoc。薪水少一半,但是在这里算是同级很好的价位了。我们面谈了一次,除了薪水不如国外的,几乎就是我想得到的待遇了。不如说,如果不是先得到了国外的工作,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工作啊。

我实在挣扎了很久。询问了一些朋友,他们的答案都大致相同,都觉得趁现在还年轻,为何不出去闯闯?我的T ninja朋友还很一针见血的评论:我都蹉跎了很多年没能累积财富,现在就该双倍双倍的赚回来!

无论如何,除了金钱考量,我也评估了自身能力、实验的方向、与那个国外教授的沟通之类的因素,觉得还是试一试吧。如果能侥幸撑过一年,将会是对我很特别的一个体验。想了几乎一个星期,心意就这样定下来了。如果说那份离家近的工作为什么选在这样的时机给我机会,我想,很自私的,这是为我坚定意志的一个很关键的机遇吧。我几乎已经处于“The road not taken”的状况了,因为选了国外的路,这个离家近舒适圈将来能给的路况如何,已经不由得我想像。

种种内心戏,在十二月中就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还好和国外的教授还继续沟通,而且他也给了我一些可以磨练我信心的(免费)“工作”。我不介意免费,对于自己还处于初期来说,我也正需要这些小任务让我也看清自己是有多少斤两。

而现在看来,原定十二月中启程的工作会推迟到过年之后才能成行,而且好像,也可以过了农历新年才过去。如果是真的话,那我会很感恩这一切的安排,让我至少准备好好的,心理和学习上,才专心一致地往前冲。如果这段期间有什么变数,我也不会太介怀。这段找工作试工作的过程里,让我在各方面都有个谱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总会有工作前程的。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了,2020年,好像,很值得期待的一年。
我拭目以待。

十一月的慢活

不知不觉十一月中了。

十月中完成了最后一堂奥数。是的,今年4月多我又接受奥数的课(去年明明说了不要再教了),可是这几个月的教学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要“误人子弟”,没有必要,我从此都不会想要教小学生了。也许是这学校的学生品行原本就不如我之前的几间学校,总之这几个月来我教了大概20堂,几乎每一堂都有关于品行的状况发生,我却控制不到场面,因为这一次每一班都有18-28个学生,太多学生了。学习奥数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如果不是有天分或者有热情,每一堂课都只是在抄答案,而没有动脑经,十分无趣。无论如何,今年的教学算是让我圆满的认识了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课本的奥数题目,以往都没碰过六年级的课本,这几个月解答了很多艰难的题目(即使给成年人也不一定会做!),很满足。

十一月头也去了一个小旅行,是的,今年好像去很多小旅行,算是好好的享受了毕业后工作前的假期。这次去马六甲,是我和他各自曾去过很多次、很熟悉的地方。但是和他一起的旅行也体验不一样的美食和路线,我们完全没有去哪些什么旅游胜地,反而很常在jonker street四周慢行,探索不同的街道,结果发现很多美食,也误打误撞参观郑和书院时被里面的茶坊吸引,小小买了一些茶包回家(买少量,比较咖啡馆的价格就不觉得很贵啊)。

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愤愤不平的是,他好像很会选择,在陌生的环境他总会选到不起眼但很好吃的餐馆,然后点餐时也会选到比较好吃的食物。而我常常都是那个好不容易决定一道特别的食物,反而觉得他的食物比较好吃的角色。我用了一个下午用google找好吃的晚餐地点,都没什么特别可以选的,但是晚餐时间我们去逛一逛,他看了看巷弄里的小餐馆的格局和人潮,再跟google确认一下,就选到一个我们都很惊艳的nyonya小馆。我总是为了这些觉得生气,但又理亏,哎。

他的思绪好像总是保持清晰,空闲时候的消遣是听或看科技或科学或电脑的资讯,而不是投入消遣情绪的娱乐(例如看戏听歌)。相比之下,我觉得我是需要排解情绪的娱乐,例如我上星期才被情绪牵着的,听了很多杨千嬅的歌。最近也听了很多以前喜欢的抒情歌曲,像是徐佳莹的。在youtube会看占星频道,逛Fb也会玩玩心理游戏,会很想找人谈天,很想去旅行...我想,我陷入了迷惘的心境了。

对占星着迷,需要空洞的鼓励。

上个月积极的处理文件事宜,这个月基本就是在等待work permit和visa而已。但是文件迟迟还没有进展(而我竟相信并赖给水星逆行!),而和那边的教授还时不时有沟通,他不时发几份Paper吩咐我好好学习那些analysis,使得我渐渐察觉到压力(本来答应会去的时候就有压力)。我觉得我这边生活的太悠闲了,很担心如何让自己能够加快吸收知识的进度。

无论如何,还是很纠结自己是否做了一个对的决定。这个月机缘巧合,也认识了来自有同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很热情地跟我对话和分析。我也和几个不同的朋友谈过,他们的顾虑和建议给我很多深入的思考,心情悬在半空。因为签证的事宜有拖延,我又开始看看(和申请)别的工作机会,觉得得到的除了金钱不错之外,这不太像个spark joy的机会。但是也想想,什么该是真正spark joy的呢,我其实很清楚,自己需要好好累积经验和专业,才能在这行走下去。而这即将去的工作,一定能够带给我磨练的机会,像是现在已经开始催我学什么跟懂什么的了。

想了一想,我还是继续抓好这个得到的机会吧,要更积极学好该懂的知识才行。 休息的这几个月,我真有种在“别人奋斗的时候我在安逸”的感觉,虽然该有的进展像鸭子划水一样不着痕迹,但是无形的比赛(自己想象出来的)让我备受压力,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在哪里(没有真正工作过),所以觉得焦虑不已。但是这段期间,也让我渐渐看懂了内心需要哪种该奋斗的原因,不需要为了钱(是有多潇洒),而是需要有个被肯定的价值、一件可以由衷效力的呼唤(follow the call)。大概就是这种意思了。

说得那么乌托邦的思维,我最想要的其实是人世间最重要的金钱,不过前提是要走好每一步,以确保在横冲直撞的同时,还能够拎着自己喜爱的在乎的人事物,这很重要,一千两百万个重要。


十月的希望

这个月有很多好事发生。

第一个是我的毕业典礼,没想到当初才做了一个硬是要继续PhD的决定,三年后就顺利毕业了。我觉得最大的如期毕业的原因,是那个“如果不赶紧毕业就没有奖学金然后每个学期要给八千马币学费”的危机感。当然,最大原因也是我幸运的拥有这个supervisor,她亲切又严格,给予自由与信任也密切跟进我每个时期的进度,让我一直赶在限期之前完成所有objectives,而且,她也给我一个很好的榜样,要成为一个像她一样保持好学和对研究有热情的学者,不需多理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心机(职场上),只专注于正确的事(保持学者纯粹的研究心态)。我也很感谢这段时间学会的技巧和知识,也很欣幸自己没有选错研究领域,做了这么久还是很喜欢探索这个领域。

至于工作,在毕业典礼的前一个星期,竟捎来了好消息,我那个必须要考一个试,因此而用了整个月学习R analysis的工作,竟要我了!我其实很不敢相信,各种怀疑的念头都出来了,会想很多诸如”是不是spam?”、“会不会突然不要我了?”之类的。但是也是因为这个消息,即使还没完全确定(一天没有拿到work permit一天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啊),让我毕业得比较理所当然了,即使没有即刻对外宣布我找到工作了(过了毕业典礼才告诉家人和几位朋友),但是心里觉得比较对得起自己,不是一个毕业等于失业的loser。研究生的生活,真的很容易让人激发impostor symptom的心理状况。

补习中心近这几个星期突然有些A level的lab practical,让我多了很多赚外快的机会,是为第三个好事。虽然只是短暂的临时收入,但也很有满足感,给予自己一个肯定,才两个星期就能赚到这样的数目的话,我应该更坚信自己是值得更高的受薪价值,但也要更激励自己多点学习新的知识。

BY先生最近听了一个podcast很有意思,大意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money dial。我们常常被激励要多点赚钱,但是很少人会好好了解我们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会快乐呢?这是我们的money dial,我们需要发掘这个独一无二的money dial,才能够好好的把钱花在这里,省在别的地方。我还在想着自己的money dial是什么,也许是很多东西的组合。

活到这个岁数(怎么办觉得自己越来越老了),越发觉得小时候学校或师长没教的东西还真多。我刚passed了CUTE的试,承诺自己好好理财,却发现这片领域也如科学研究,是一片浩海啊。如TCH所说的,如果提不起兴趣理财,那就想一想它的重要性吧。你知道吗?Isaac Newton在老年时就因为理财不当,上了ponzi scheme的当,输掉了几乎全部身家。为什么当初学校不教教理财的重要性呢?无论如何,想要什么和如何累积,是我们这段期间最麻烦却也最有趣的一门课。我始终希望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能兼顾发挥对得起自己多年累积的专业。

其实是九月头看了一个TED Talk,正实践着用至少一年时间,试试对所有上门而来的机会说“yes”,是那种不确定要不要试试,但是试了没坏处的机会,看是会有什么结果。最近的感觉是,还不错哦。这两个月因为这样的心态,我毫不犹豫接了临时的补习(多了很多零用钱)、来自于那个国度的工作机会(真的到那里了会很兴奋)、考了CUTE的试(因此好好温习了相关的入门知识)。

会觉得一年以后,生活会越过越好的,我当然也希望,是带着自己在乎的喜欢的人事物,一直这样走下去。

九月的生日

九月了,是我生日的月份。每年的九月都会给自己一个仪式感,有意无意让这个月变成有魔法的月份。

原本想要自己做个蛋糕,但是姐姐很好的买了coffee bean的蛋糕,说起来,coffee bean的cheese cake真是数一数二的好吃。过后和好友们聚会时也吃了两次很好吃的蛋糕。吃到好吃又不太甜的,就觉得很幸福的感觉。

生日到底为什么要被庆祝呢?大概是个名正言顺,感受到“爱”的日子。如果“爱”没有在这样特定的日子被强烈地表现出来,是不是没有“爱”呢?这就像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有些东西,其实,不该被斤斤计较的度量和期待,也不该被比较。我还是比较喜欢细水长流的方式,喜欢在一年里每个月都能感受到“重视”和“在乎”。

因为生日这件事,还挑战了我的心理因素。说起来,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吗?会害怕失去,所以不敢表达情绪吗?是不是有什么童年阴影,导致了这样的性格呢?呵呵,其实很有趣,我怎么会有童年阴影呢?我对于小时候的印象都是很模糊的,关于有什么老师教过我,上过什么课,坐在什么位子,家住在哪里,常去吃的地方,其实现在很多都很模糊,但是印象中,我的童年过得十分顺畅啊。

无论如何,现阶段的我实在不太需要探索自我,比较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智慧,做多点事情出来。上个月因为面试而需要做的R的Test,感觉做不出来了啊,真挫折。但是和那个教授的交流,又是另一个很另类的interview过程(包括给test的过程)。我觉得我遇到的老板都是很用心良苦、为我好的人啊。上次的那个老板(就是那个见了我两次,每次都谈了两个小时的老板)让我毅然决定试着申请自己想要的工作;这个老板呢,大概是佛性来的,要我好好学会R 的运用吧。故事还没结束,可能有机会的话,会在这里记录一下。

我还能做的是和我的导师们合作再写几张manuscript。这些都是需要我专心一点就能在短期内做到的事。所以,还是需要更专注才是。快十月了,我越来越感觉到待业的焦虑。现在的我,开始觉得有什么工作都会毫不犹豫的接下来,但是也醒觉自己不能就这样在焦虑中草草决定自己的下一步。

期望的下一步是出国工作,好好体验一下不同的文化,以及希望去一个可以有很多人事物磨练专业的环境。也期望可以留在本地有个好的工作,好好的落地生根。呵呵。至于命运会如何安排,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今年的生日,希望自己有再多一些勇气,跨出舒适圈,好好的规划,实现梦想。

七月的旅行和八月的书

上个月因为两次的小旅行和假期,正好有很多天和BY好好相处。每天我们有大量的谈天和交换想法,会发现如果我再不多加阅读,说出的话大概味如嚼蜡,很难接话。有些观点觉得不太想认同(因为太现实),但是世界观太浅薄,也无从辩论了。

其实我很讨厌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了”的挫折感,觉得长这么大了,过关斩将的获得一些技能或成就,但还是没有很完整的挫败感。这些那些的,是我应该要懂得吗?当然是的,如果不懂的话就会被淘汰,或者不知不觉的、不明就里的会被世界的转变吓到或影响。

为什么世界就是要快速的转变?为什么就不能慢下来,各司其职,缓慢而和谐与生态好好的相处?人类的世界需要建立更严谨有效率的社会秩序,可是这样不会造成很多人失业吗?比较懒的或比较不聪明的人,就无法配有有品质的生活吗(因拿不到有价值的工作)?汲汲营营的,人类是要迈向怎样的改变才比较好?要每天都停不住的活动(头脑或身体),继续进步,才称得上是进化吗?

大家都在说machine learning的应用,或谈论电脑的科技要达到了多快多大多有效率。除了很多研发的东西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社交平台、医学研究、其他联系全球人类的软件等),也让少数人掌控了大部分人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掌握就有点像神掌控了人类的命运,任何改变都离不了利益。当我们察觉日常生活的任何小小改变,都是在为利益受益人进行微调,慢慢倾向惠及他们的局面。

如果我们继续过着大部分人过着的生活,运用着遍及生活的各种便利,就无法逃脱这些掌控。有些转变无伤大雅的,有些很可能就使你的生活渐渐陷入泥沼。如果我们不随之微调自己的方向(工作的、生活的),那么很大可能跟不上改变的脚步,被遗留了或被淘汰,甚至被吞并。

*************************************************
也许是某天和他交谈之后,对一本新书顿时充满了兴趣,是Hans Rosling 的《Factfulness》。作者原是一名瑞士籍的医生,过后成为statistician,把很多以前和现在的数据放在一起,想要通过这些数据告诉读者关于十个人们误会已久的世界观。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现在的世界格局也许不是很好,但某方面来说,这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来得好(Ten Reasons Why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这本书说得这么乐观(其实带有数据并以纠正人们对某方面偏悲观的思维而带出的书写语调),正合我意。书里说了很多他的经历和一些国家的发展改变,为何数据很重要,为何数据不常被参考(反而相信误导的讯息),为何政要或每个做决策的人都需要纠正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那些的,都是每个人必须要懂的。

当我在怨怨唉唉【世界的快】像是要磨灭人性,其实我只是没有意识到世界的真实面貌。至少,这书教会我认清一个事实--停留在这个阶段或以前的阶段,人类其实没有比较好,人类会一直进步。也对很多新闻或现象的发生觉得make sense了。世界看似有些混乱,是因为Level 2 & Level 3的国家持续强壮,可能会温水煮蛋的,掌握大势的国家会有所改变。但这些不是坏事,我们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趋势,但是抱持着最新数据给予的现象,会让我们对不知不觉发生的局势有一点点的心理准备,也能依照即时的观察结果得到中肯的想法或做出对的决定。

这本书也让你对本身的人生抉择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式。认清大局,知道一件事情的趋势不是被一个人或单一因素影响,这会省下很多抱怨、不必要的错误判断、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我还没读完,还有最后两章。这段时间的阅读,对数据分析有更浓厚的兴趣了。作者说的都很浅易明白,那是因为那些表达出来的现状是经过一番数据收集和分析,没有他们的分析,我们也看不见这些全貌。

这也和我最近在推敲的面试工作测验有关,是有关数据分析。比起为了一份工作而努力解题,我的斗志更来自于对于这份测验的好奇和觉得神奇。因此,在短时间内终于学起R的皮毛了,以前一直都想学却没动力去学。把R运用在科学分析,这真的十分有趣,也很浩瀚。

我真希望自己能够都学会。啊,要花更多时间,好好的运用在探索和学习。我也欣幸,能活在level 4的国度,有可及的网络资源,有这段自由的gap time(虽然很想快点结束这个阶段),和他。

六月

六月感觉做很多杂事。先是花了几天调教一个junior如何运作一个实验(HPLC),从准备材料到准备机器到确定运作顺利,每次都用很长时间,从早到下午,有一次,星期日也要去一去。对于我这个有点懒的人,这几天的启发是,决定以后每次教的什么,都录影起来,下次再有哪个新人看影片好了。

然后也和影片有关,我帮忙学校一个为期三天的科研周,访问了一些朋友,剪成短片播放出来。还有几个少过一分钟的、记录科学展览之类的短片。因为这个活动,我才真正认真的着手研究Adobe Premiere的制片方法。但是Premiere在我的电脑太不稳定了,之后选用Davinci Resolve,免费软件、界面和Premiere大同小异却更简单容易,也就越来越上手。

为了这些短片,花了很多天找人来访问,很多研究生都不太愿意上镜,也没什么话愿意分享。其实我也明白,多数的研究生当初选择继续做研究的原因,是为了不太需要和人互动。我个人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害羞或内向”)而进入研究行业,而是觉得“自己的头脑能够解决这些科学问题那就太好了”的纯粹兴趣,更深入明白后,更加觉得一般人没有相关的知识实在太可惜了,而非常愿意分享什么的给大众。

这次的参与给我一点点的概念,关于如果要做一个科普的工作大概是怎样的情况。整体上蛮好玩的,很多科学研究都很有分享价值。当其他行业的人能够更加了解科学,各大地球的课题也许会更好的实行,例如解决地球暖化的政策、食物短缺的问题(基因改造有错meh?)、空气污染、一次性塑胶污染...等。

几千年甚至有史以来,除了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反倒而行,大部分人类都想好好改善地球的境况吧?之所以一直都无法好好补救以上问题,都是因为缺乏沟通、了解和共同实行。而人性大概都倾向自私,要如何推动科普又不烦人,让我想一想。

***************************************************
说说科研周吧。

科研周有一些讲座,都很好听。其中一个forum是关于“how to work towards a professorship”,三个Prof分享了他们的心得,很受益。Prof Dato Dr Ibrahim用一个简明的Table,让我们大概了解爬上各阶级的基本条件。值得一提是,现在的条件和以前的大大不同了,最大的不同是研究性质,以前大概很讲究各门各派闭门造车,现在需要的是跨界合作,才能确保得到研究经费。

Professor Dr Tilakavati给了一个Venn's diagram,列出我们想要的、被需要的、用这张图很简明的引导我们在职业规划里,需要站在什么有利的位置。我还以为Ikigai是印度词,但这是日文,意思是“A reason for being”。





最后轮到Prof Dr Chong Pei Pei。她先是用Maslow's hierarchy引导听众,是否有决心进入这个行业(或事业)。做的牺牲,是否都值得呢?她谈及一个很重要的点:如果要做什么得到什么职位,必须先全面的了解得到“它”的条件,再一一把自己塑造成符合这些条件。


其实我并不太有这样的野心,反而害怕设立了什么目标,结果没有达到会很挫折之类的。但另一方面,好像也来到这样的年龄,意识到很多事情都需要有计划,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才能一步一步地到达理想中的生活。随遇而安很好,但是必要时,需要多一些些思考,才能警觉自己不会傻乎乎的像骡子原地踏步,徒劳无益。

****************************************************
我也好想快点进入下一个阶段--工作啊。目前在积极找工中。虽然是在空闲期,但我还在做着以上的和没有提及的事情,所以其实一点也不得空,反而还很忙碌。

会好好珍惜这个阶段。

五月的事情

这个五月又是一眨眼就过了的感觉啊。

月头就得知五月十五日是我的Viva日子,下午两点。这天来临之前让我有一些信心的是,关于这个project的manuscript得到了journal reviewers的回应,也已经在四月尾的时候修改和回应了七七八八,照理说viva会被问的问题,都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viva进行地满顺利的,问的问题都在掌握之中(很敢讲),大概40分钟呈现(是的超时了,但是其中一个Dr事后说她觉得很吸引人所以也没有阻止我),然后大概30分钟问答,过后等待结果的时候我上了一个厕所,出来时就被叫进去告知结果了。

无论如何,viva前几天还是很担心害怕,Viva presentation通常只是一个分享会,会成功或失败很大关键都在论文批改的过程,但是也很难抛开执着,还是会像面临悬崖要跳下去的前一刻一样很害怕。这样的心情很想记录下来,但也是事过境迁后剩下的回忆很少了。也许,这是为什么人类可以不断面对挑战的原因吧,挑战过后留下的是开心闯关的心情,很想再试试下一个挑战的心情。

这个PhD其实读得满顺利的,我准时在3年之内交上了论文,一路走来很多细节都在掌控之内。我很欣幸自己选择了这件大学,选择进修这个专业(关于草药性植物的基因研究,加上要学习的是big data的处理手法),也很幸运遇上现在的supervisor。这三年出现的大大小小关于实验作业问题、分析结果的瓶颈,现在看起来却不值一提。我想到的是这几年来有幸去的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几乎每次都能锻炼自己的呈现能力,以及认识同道中人;为这个project写了好几张manuscripts;解读一些没有人可以教我的电脑程序...不知不觉,我觉得有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科学研究员,即使还很渺小。

下一步就是找工作了。关于这点,不得不提我这两个月来有一个见工过程,还满有趣的。

**********************************************************
是这样的,因为终于读到没有得再读了,哈哈,所以工作就是下一个阶段该做的事。很久以前就默默观察PhD毕业出来能够做什么,也得到一个结论是PhD能做的工没有限制,所以我也很放任自己申请想要申请的工作。

因为有点想安身立命了,呵呵,所以刚开始找的都是本地的biotech industrial 工作。一月二月见了两份,都是给比较少薪水的工作,因为他们预设的也不是什么PhD level的工作。直到第三份,是跟我研究的项目很有关系的科技,虽然是公司规模比较小,代言的产品却是我感兴趣的。会用的人很少(user群很少),因为很专。

一开始时就是见一个经理的普通面试,随后安排了第二个面试是见公司的老板,没想到还有过后的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见我这么多次,就数老板对我最掏心掏肺。这个工作很大部分牵涉要去面对顾客,关心sales的职责。老板第一次见我就跟我说了两个小时关于biotech business是怎么回事、作为公司创业人要关心的是sales。也给我很长篇的心理建设,关于一个PhD要做sales的部份,很多人觉得读到这个level都不太愿意找这样的工作。过后再见面一次,还分析了很多他遇到的人生抉择的时刻,他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想给我一个忠告是,“趁自己还能闯的时候,就出去国外闯一闯吧。”。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自己要找什么工一点概念都没有,就凭着一股很危险的信念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我大可先工作了才慢慢塑造自己想要的事业就好了。总之现阶段想要先探索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个见工的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地让我可以好好思考到底想要走的下一步是什么。那个老板也很不像在招揽我,反而像是给我两次的心理辅导(加起来4个小时啊),有什么心愿就先去做吧。

这个真的很奇怪的、但是也是很好的面试经验。那个老板像是帮忙坚定了我要试试的事业,或者说,知道了自己不要尝试的工作,这也是说,我的梦想,在国外比较容易实现。在【梦想】和【想要维系自己所爱的人事物】中,我其实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因为后者也是我的梦想啊。但是现实中,很多故事会告诉你,如何分辨生活里哪些决定是鹅卵石,哪些是沙,做决定时就必须先考虑鹅卵石大小的事,才试着加入沙或石头。虽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风景,我会继续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是一首浪漫的歌,但也是我现阶段焦虑不安的来源呢。

四月的风景

四月不小心又过了一大半的。

四月头有个很期待的小旅行,和他去Krabi四天三夜。这次有个很好玩的经历———就是骑摩托了。在那里租借摩托的条件不严厉,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驾照,呵呵。我们原本就住在靠海的一个民宿,旅游地区,有餐馆有景色,车子没有很多,但是要去别的地方还是需要一个交通工具,所以第二天就决定试试租借一天的摩托。我其实完全不能驾驭,骑摩托和脚车太不一样了,还好他有过一些经验,过后就全程由他“浪漫的”载我逛大半天。

刚开始几个小时还在学习掌握驾驶的技巧,当我们终于花了半个小时来到沿海的另一个海滩时,感觉就像过了很久般很值得庆祝啊。我在后座的姿势也因为不习惯而僵硬了好久,然后我读到一篇介绍Krabi要怎么玩的文章:“If you come with your partner, why not ride a motor and enjoy the blablabla”,读到这里我们都想笑,哈哈。这种“浪漫”还真特别的,大概体验了以前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摩托拍拖吧,沿路的阳光和风说不上舒适(其实还很热),但是却有种共患难的错觉(驾驶的更有感责任重大吧),呵呵。

这个摩托最大的功劳是把我们带到Aonang的另一端,一个可以爬山的地方,Khao Ngon Nak National Park。这座山不难爬,大概2个小时上山,到了顶端有个很好的view point,这个姚望站真是全程最值得来逛的地方了,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好美好美。但是我们也太即兴决定这个地方了,是在下午2点才上山,所以有点闷热,还好有带着两瓶临时起意而买的大瓶水,才不至于脱水。

另一天让我看了一个很美丽的夕阳。很久以前我对夕阳就着迷不已,之前觉得最美丽的夕阳就在沙巴的Tanjung Aru,现在觉得处处有海的地方都有浪漫美丽的夕色。就在太阳下山的最后半个小时,天空的光谱慢慢变化,衬托着海风和海浪,稍纵即逝却很好看(词穷了)。然后我问问身边的他,这个时候在想什么呢?我尽是想着如何惊叹这些浪漫和美丽啊。他却回答说,在想着海浪是上下浮动的,有什么办法可以harness这样的能量呢(海浪是上下浮动而不是从后向前推,所以很难用什么建筑设计索取这种能量)?

这样的回答对我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呢,相比之下如果深情款款的跟我说浪漫的话,我大概会整个吓到。而且觉得,作为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他,也不错,呵呵。我就继续沉浸在夕阳的美色,到时间了会有个人通知你该吃晚餐了。

******************************************************
从Krabi回来后隔了两天,就是我去年年尾十分大胆报名了的21 km马拉松。当初是因为觉得自己整年没什么运动,想要找一个激发自己运动的动机,就和他报名了。我跑21 km,他跑42 km。

因为这个马拉松,我从2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跑步,刚开始还真的坚持了一个月的天天运动(不包括周末),三月后有点隔天隔天的训练,但是也是比较好的办法,不会太频密而没有修复(肌肉)的时间。很开心的是,这两个月是和晓慧一起练习的,她就像我的pacer,也是我最好的陪伴者,一起做着可以让彼此进步的事情。她把体能练好是为了爬尼泊尔山,如果我不是因为财务和学业(要收尾了)的原因,大概也会考虑一起去,不过我留下来独自跑完了这21 km,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大概是电视明星有些夸张的强调半马或全马的难度,让我一直都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毕竟我才训练了两个月,每次都只是跑了半个小时而已。当我真正跑的时候,用了3个小时半的时间,断断续续就跑完了。没有特别难受,反而很享受一边听podcast或听歌,一边吹着晚风的自在。到最后3km,小腿感觉有点紧了,走一小段路后,又能继续跑到终点。我对自己没有很困难就完成半马的挑战感觉有点...惊讶,但是也很兴奋。

他也在限时之内完成了他第二次的全马。那时都半夜2、3点了,我们去吃了个McD庆祝一下,补充体能,顺便也是我们的早餐了。当然,这样的马拉松辛苦的不是跑的过程啊,是过后的复原时期。我在隔天感觉还好,但是第二天就感觉全身都酸痛,尤其是上下楼梯。没想到的是,很快的第四天就完全没有上下楼梯的问题了,最多有点伤风咳嗽(因为跑到免疫系统有点弱了的关系)。

经过了这个挑战,好像也能给自己壮了壮胆。求学的过程会让自己越来越谦卑,所谓的学海无涯,越发觉得自己是很渺小。但是实情上,我需要让自己恢复一些自信,经过了这些漫长的自我审核和挑战,我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看重自己的本领。

别人拥有的特质或能力我可能都有了,我身上有的,他们未必拥有,这就是我跑半马时的领悟了。

很重要,对我的未来各方面,都很重要。

我很欣幸完成了这番挑战。

三月二三事

这个星期有点在理想与现实中,得到一记无形的提醒。始终觉得机会来的时候,是能胜任的话就先把握住吧,点点滴滴每走过的路咋看毫无联系,但日后回看才会看出它们是如何串成一起,前提是这个走的下一步是我想要继续发展的行业的其中一个环节。我想要的和能够得到的,本来就该好好的坚持和把持。

这个周末认识一对情侣朋友,从女生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自己很想要做到却一直没有实行的事——就是阅读了。呵呵。真的很久没有好好看完一本书,其实,哪怕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也会有所得益。我在每次问问题的时候都发现有太多不懂的事了,觉得人为什么要懂那么多呢?又觉得人为什么越大越减缓吸收新知识呢?

最近的跑步有点小成就了。想当初每次只能坚持跑10-15分钟,现在却可以好好坚持30分钟不间断,就觉得很欣慰。跑步时也能好好利用时间听听podcast或什么的。30分钟,一星期三四次,如果可以持之以恒,这将会是一点一滴累积到的健康财富。跟很多好习惯的形成而所带来的效应是一样的。

今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竟是来到了三月中。一月二月在思维或写作上都有很多冲击和挑战,至少也意味着进步。三月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时间安排,现在的时间比之前更琐碎,更需要找缝隙完成不同的东西。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

很多事情想一想,写一写,好像就找到办法了。这样真好。

近期的感想

今天拍拖之去了国家科学馆。

印象中最上次来过是中学时期的事吧,学校举办的一日游,里面还保留一些当时玩过的展示品,但大部分都换过新的。和他还没在一起时就去了petrosains negara,当然那里还是比较好玩的,虽然如此,这里有些展示品还是很不错,有小朋友的家长至少要来一次亲子活动体验一下,恋爱中的资优学生也不妨考虑一下,呵呵。

觉得印象深刻的有:要坐下才会开启的强光灯,然后用镜子反射在头顶上方、装了太阳能电板的玩具喷射机,机身螺旋就自动转开了啦;用投射灯反射月亮形状的变化;镜子迷宫;骑脚踏车就能和骷髅人同步动作;用电子板控制哈哈镜的不同变化。

现在的心态当然不只是想要玩玩科学展示,更多的是想着如何作为策划者把一些知识更有趣的展现在这里,像是不要单靠壁报传达讯息,或者提供更贴切生活的例子。科学馆外有一个蝴蝶公园,没想到这里竟是比馆里更值得游览的地方,还是免费的(科学馆要RM6了)!花草的打理很好,有很多快乐的蝴蝶(或焦虑,因为一直飞来飞去),一些植物和园艺设计明显经过专业花王的挑选,小小花园,通风又舒服。

过后竟开始下起雨来,原本想要等雨停了再走走还未走完的花园,谁知道下了一个小时还越下越大的样子,我们其实也在某个可以看风景的户外坐了整个小时多,继续我们的谈话。我们大概中午约出来午餐就开始谈天,继续到这时大概5、6点,六点多了雨还未停,我们只好去一处吃晚餐,继续谈天或玩笑。很多话题都是我有问题然后他有见解,或者交换一些什么想法,短短的半天很有意思,也很自在。

交往快两年了呢,很多时候会很欣幸我们之间虽然有着相似与不同,却也带有巧思与心意,使得我总能抱着侥幸,继续发掘彼此的不一样之处。能有这么一个人,让你觉得能够遇见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了。是这些那些瞬间,让我一直都很珍惜,很珍惜,很不可思议。

三月

今早和几个朋友们去爬ketumbar hill,YM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刚毕业90后的年龄。谈着谈着大概认识这个特别的女生,很好看,也很独立,眼睛炯炯有神的。我好像从没交过这样的女生朋友,不喜欢受到家里的束缚,不恋家,你知道她可以独自完成很多想要做的事,也可以好好保护自己。看起来,跟我真有点180度不一样。

我好像一直都待在家这个“安乐窝”里,人生中最长一次离家大概是大学时期,去了四川参加两个月的AIESEC活动。对于待在家里需要作息有时的概念,例如几点该冲凉吃晚餐之类的,我很是熟悉了。今天经这个朋友一提,诸如晚上几点还没冲凉早上几点还没睡醒之类的,就会被碎碎念的事,也是我很困扰的琐事。

但待在家太久就会失去对于独立生活的自信。要独自面对生活的大小事只是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更难于应对的,大概是要重新建立在异乡的社交网,在适应之前的孤单,以及如何克服恋家的心情吧。于是,到底该不该赌一赌体验或实行这样的经历,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些患得患失的心情。每次都是想的时候很恐怖,但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还是不要想太多了。

*********************************************************
今年会是个毕业的一年吧(要顺顺利利啊)。现阶段一点也不闲空,马不停蹄的赶着完成一些稿件(manuscripts),这竟是比毕业论文还更刁钻的任务。找工的事暂时缓了,因为大概还需三四个月像这样心无旁骛地分析和写作吧。还有,只剩下两个月准备论文辩论的问题和slides,天啊,我也说不出来,就是一直在很高压的状态。

另外,写论文时列了一些年度目标,就是那种每天只能赶论文的状态下所以只好自我安慰列出一堆自己很想做但是没空去做的事。有几个陆续坚持开始了,诸如定时跑步(这个最欣慰,是每天每天哪),但也有一些说到还没有做到的事,例如阅读、看完Adventure Time的season 9和10等。

现阶段觉得很多事情必须(也想要)定期的实行,才能在一年里累计可观的成果。有些做的事情原本毫无目的性的,但是现在会想想,继续做下去,想要收获的是什么呢?或者,想要练就的(武功)是什么呢?是时候好好规划揽过来的工作或任务了。

是篇自言自语的碎念文无误。多点在这里写写文字抒发心情,也是想做好的事。

新年展望

刚刚一口气看完去年自己的文字,说一口气是因为也没写多少,大概一个月才一篇。但是很多感想都让重读的时候会心一笑。不频密记录生活的后果是现在想不起到底去年年头的许多事情,例如学业进展或是不是遇到什么瓶颈,总之就是还好来到现在的这个阶段。

之前从十二月开始就开始感受了从没感受过的忙碌,这样的情况越来越疯狂,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星期我已经很多天都熬夜没睡,还试过36小时没睡!这么忙碌都是因为来自supervisor的压力。虽然被施加压力的过程还很心有余悸,但是一开始我就有一种“好了,终于有一个人/一件事使我认真看待自己性格上的缺陷”的想法,所以其实也很感恩的看待这样的压力。心里虽然很煎熬,但是也有一点点欣幸自己终于感受到‘拼命完成一件事’是怎么一回事。虽然到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其实没有产生很完美的成品......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再给我三个月也许会做得更好,但这是后话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像典型处女座般的人,没有要求完美、没有龟毛。也许我只是太想撇清星座跟个人性格的关系,所以无形中希望自己就不是世俗所认为的那样啊。但是现在会觉得,要求完美并不是一个需要避忌的事。做什么事都应该要要求完美,或者精确来说,重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例如一份工作或身份),每次或多或少都必须要有些进步才对啊。

就以此文为记,把这个列为今年的新年展望吧,要求自己往后无论做什么事,每次都能更细心一些,更进步一些吧。


这就是我为何忙碌的原因了。路还没有走完,还有三个月后的一个考试。


十一月:随笔

最近时间刷刷刷,感觉一下子就来到了年尾。 今年,是我第三年留在上海了。我总觉得上海这座城市是眷顾着我的。第一年遇到了疫情封城,但是个很难得让我认识周遭邻居,也收了大概8大箱政府支援的蔬菜食材,认识了这座城市常有的食物。每年的生日,这城市也变着花样送点什么给我,哈哈。第一年,刚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