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清明

我们家族可以说是大家庭。最近几年,我才知道一些上几代的历史,其实很有趣。

清明节,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自己家人去拜祭各个山坟。几年前我的太嬷过世,团结了我们和叔公叔婆们,约好一起祭祖。顿时拜祭的物品丰富又简单多了,我们家负责买糕点包子和水果,另一个负责烧肉和元宝蜡烛,又一个负责带黑咖啡、茶和白酒,还有一个负责带报纸碟子筷子,菊花和熟鸡蛋。

人数增多了,办事也容易多了。分别有几个地区:
1.  在前坟,几个人排列祭食(水果、糕点),倒茶、咖啡和酒。
2.  几个人负责插列元宝蜡烛,和烧香。
3. 几个人在旁一叠叠摊开要烧化的祭品。
4. 后土也有几个人负责清理和插香。
5.  还有一些在旁撑伞,和等吃。

通常我是在哪一区的呢?嗯,都有啦,比较多的是1号和5号,哈哈。

大家都是速战速决,很多次了那祭品还没来得及烧化,前坟负责排列祭食的人就已经把东西收回袋子准备回去,我们每次都很好笑的说:“啊嬷都来不及吃,食物被收掉了。”,哈哈。 然后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分吃祭食,因为大家都是没什么吃早餐就来了。这就像一个亲戚聚会,清明节变成不只是祭祖,还有一起吃东西和谈天。呵呵,其实很好玩,又热闹。

我们一共拜祭十位祖先,分布在广东义山四周。最近才终于知道拜祭的祖先的各种关系(以前太不懂得关心好奇了)。其实不复杂,一个太上太公,和他的两房妻室(太上太嬷);然后是太公,和他的三个妻室(太嬷);然后有一个是爷爷的三叔叔(三太叔公)、爷爷的妹妹(姑婆)和三弟弟(三叔公)。看吧,原来上几代还在流行三妻四妾。还好不是什么豪门,不会衍生出“溏心风暴”“珠光宝气”之类的剧情,哈哈哈。

我们的祖先最早来南洋是作为锡矿工人,过后慢慢做一些生意,然后有过巅峰时期又沉没了,现在是各自靠自身打拼咯。来到我这一代是第七代了。跟亲戚们谈起要为我们作一个族谱,其实现在理解了上几代的各个人物关系,就觉得这件事不难办啊。我倒是很有兴趣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小辈,去年已经有在收集摄下了每个墓碑的照片,今天回去后整理了那些关系和名称,然后邮寄给叔婆。整理之后看着一目了然的资料,还中英对照,呵呵真有成就感。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很不错耶。我对我家族也才一知半解,或许应该向你酱做一个‘族谱’树。

四月:活着

 距离上次这里更新,刚刚好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常常围绕思考的一个课题,还是上篇提到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但这一次,我觉得,至少比之前的我,已经很肯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关于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生命的宽度能有多宽,这些很少出现在我的思考中,或者,很少深入思考。这些课题,...